第16章 由来

线却会瞬间崩塌,暴露出原本隐藏极深的软弱一面。这种软弱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伴随着我们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至成熟稳重的成年人这段漫长岁月逐渐滋生出来的。



    回顾往昔,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会经历一段被上天赋予的软弱时期。那时的我们年幼无知、力量微薄,只能依赖他人的庇护与关爱才能茁壮成长。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权力地位的提升,不少人竟渐渐淡忘了那段曾经软弱的过往,甚至开始肆意践踏他人的尊严,仿佛早已将当初的自己抛诸脑后。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众多人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挣脱了那软弱无力所带来的欺凌之后,竟会变本加厉地以一种报复性的心态去肆意消费自身所拥有的强权。这其中的缘由其实不难理解,长久以来处于软弱状态下的压抑感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死死地压在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来。而当突然之间变得强大时,那种源自内心深处的狂喜便如决堤之水一般汹涌澎湃,瞬间淹没了所有的理智与克制。于是乎,这些人开始无所顾忌、毫无节制地挥霍起他们曾经为了获得这份强势而付出无数心血、步步为营甚至全力以赴才好不容易追求到手的成果。



    要知道,真正的强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过日积月累、一点一滴的努力才能逐渐积攒起来的。可惜的是,人们往往容易被眼前短暂的胜利冲昏头脑,全然忘却了自己一路走来有多么的艰辛不易。他们疯狂地滥用手中的权力,丝毫不懂得珍惜和保留,仿佛过去那个弱小无助的自己从未存在过一般。就这样,在那些充满诱惑与欲望的声色犬马之地,人们迷失在了无尽的虚荣与放纵之中,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在中国当代社会里,有一个颇为有趣且令人深思的现象——男人们似乎热衷于做两件截然相反的事情。其一便是逼良为娼,将那些原本纯洁善良、品性端庄的女子推向堕落的深渊;其二则是劝小姐从良,试图让那些沉沦于风尘之中的女子改过自新,重新回归正道。



    而那霓虹闪烁的繁华都市深处,虽并非如大自然中山花烂漫般充满生机与纯净,但那灿烂的霓虹灯和绚烂夺目的灯火却也自成一番别样的景致。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国人所撰写的小说时,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这种观念在人物设定和情感线发展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众多小说作品中,对于出身不好的男性角色,他们往往被赋予了次要的地位,要么成为男二号,要么只是个不起眼的男配角。仿佛这些人的命运早已注定,无法与女主角谱写一段美满的爱情佳话。中国人写小说的时候,总是过分强调门当户对这一传统理念,似乎只有身世显赫、血统纯正并且身材高大、容貌英俊的男子才有资格成为男主角,去拥抱那位美丽动人的女主角。



    于是乎,可怜的男二号们总是要承受各种委屈和不公。或许是由于他们卑微的出身,使得他们在爱情的角逐中先天不足;又或许是因为自身能力有限,难以与男主角相抗衡。总之,他们在故事中的存在仿佛就是为了衬托主角的光芒万丈,最终只能黯然神伤地退出这场感情的舞台。如此这般的情节设置,不禁让人感叹中国人写小说时似乎始终未能挣脱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束缚,依然在故纸堆中徘徊不前。总而言之,如果一个角色并非处于最为卓越出众的地位,那么他便难以与女主角相配搭。至于那些试图逆袭上位的男二号,则几乎不存在成功的可能。男主角往往生来就具有描红般出类拔萃、身世显赫的优势条件,如此这般才能与女主角相得益彰。相比起那封建礼教所设定的诸多繁文缛节、条条框框,这看似有所不同,实则本质未变,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罢了。



    我们实在难以计数究竟有多少经过审核得以播出的电视剧向观众们灌输着所谓的“心灵鸡汤”。然而,这些专门面向普通百姓制作的艺术作品,尽管其内容和情境或许存在差异,但从整体来看,它们所遵循的主流审美标准却宛如那一锅陈旧的老汤。其中的主要成分——老药渣依旧是十多年前所采用的结构模式,历经数十年岁月洗礼,仍旧保持着一成不变的状态。无论是故事的叙述方式,还是情节的发展走向,亦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都未曾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依然沿用着往昔的配方,维持着当年的味道。始终都是那样一种固定不变的规格框架,令人不禁心生疑惑:为何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就无法涌现出更多富有创新性的文艺表现形式呢?



    成年之后,生活仿佛变成了一场永无止境的冒险,而我则像是一个勇往直前却总是碰壁的冒险家。每一天,每一刻,我都在与各种困难和挫折正面交锋,那些曾经看似坚不可摧的南墙,如今已成为我人生道路上再熟悉不过的障碍物。



    仔细回想起来,我所撞过的南墙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我从小到大读过的书籍总和。然而,这其中又有多少南墙,是我明明知道无法撞倒,却仍然固执地自己砌起来,然后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去撞击呢?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