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吉尔·伊万·加斯·格里森:生于1923年3月12日,牺牲于1967年1月27日的阿波罗一号登月任务发射过程中,牺牲时担任阿波罗一号指令长,时年43岁。此人曾参与双子星三号双人载人航天任务,太空站的名字是致敬。
1143.8计划,乌里扬诺夫斯克级航空母舰,苏联最后的航母计划,预计排水量在8-10万吨,同时配有蒸汽弹射和滑跃甲板,可能搭载核反应堆,但最终在解体前仍未完工。)
太空电梯的轿厢采用了与《流浪地球2》有些相似之处的设计,但很多地方大有不同。
首先,轿厢更加高大,推进系统也改为十几台tRRE-涡火冲多模态发动机,轿厢底部的隔热材料在原本冰盾的设计之上,为了进一步降低高温损耗,加装了盖板\/蜂窝tpS耐高温特殊材料保护层。大气外电磁牵引这块设计有改动。从缆绳牵引改为轿厢自带的电磁轨道,类似于电磁炮的原理。同时,太空电梯设计了多个轨道,可通过电磁牵引切换轨道,以达到前往不同目的地的效果。
tRRE-涡火冲多模态发动机:涡轮,引射火箭,亚\/超燃冲压遍循环多模态发动机。在低速低空时采用涡轮引擎来提供推力,高空高速时切换为引射火箭助推下的冲压发动机工作模式。离开大气层后将依靠引射火箭的燃料继续飞行。
盖板\/蜂窝tpS耐高温特殊材料:其大抵原理是在材料上打孔,并注入一些与冷却液类似的液体,从而利用蒸发发汗来带走材料所承受的高热量。
缆绳的材料之前就提到过,碳纳米管技术。
把这玩意默认成强度超高的钢缆就行。
快说!感谢汪淼博士!(bushi
起步时,轿厢将会被发射基地的电磁弹射轨加速到一定速度。在低空低速,轿厢采用电磁牵引+涡轮加力燃烧推进。高空高速时,涡轮转子自动锁死,进气道转为旁通式进气,引射火箭+电磁牵引带动冲压发动机工作。最后脱离大气层时,冲压发动机停止工作,电磁牵引和引射火箭马力全开。主要依靠电磁牵引来泊入双子星号太空港。
得益于太空电梯的完工,大量探测器从传统化学火箭发射改为了从太空港泊位上用电磁弹射发射出去。
这就让传统化学火箭的作用就开始逐渐淡出苏维埃航天发展。
好像忘了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