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其他小说 > 盘点谁祖坟被掘,古人红温了! > 第17章 外号——司马牛和拗相公

第17章 外号——司马牛和拗相公

    各个时空的皇帝,尤其是宋仁宗之前的皇帝都十分惊异,还有如此仁慈的皇帝? 

    大臣拽着衣服喷口水,都不发火的? 

    赵匡胤听到盘点到宋朝的皇帝,以为也是如同什么神医棋圣之流,不免紧皱眉头,到了此刻才渐渐松开。m.zhongyuege.cc 

    仁君啊,出了如此多的名臣能将,想必也是盛景气象,只是为何后世人的弹幕总是让他觉察出一丝阴阳怪气的味道,为何要叫做‘大送’而不是‘大宋’? 

    “仁吗?过仁且懦,分明是‘宋’,却被称为‘送’,难道这位仁宗也予外敌一味宽仁?”李世民有些不解。 

    “父皇,天幕上说同时代的辽国皇帝都为其哭丧,想来这位仁宗也让敌人钦佩才对。”李泰出声道。 

    一边的李承乾却有不同的见解,“这后世之人说的负面评价应当也是和‘送’字有关系,应当是和父皇说的那样,仁且懦。” 

    “先看天幕之上那些弹幕如何说。”李世民没有马上下定论,而是又看着天幕。 

    朱清谷继续说,“许多宋代名臣,都是在仁宗一朝科考,然后渐渐声名显扬,以至于名垂千古。” 

    “比如说冯梦龙的偶像苏轼,以及苏轼的弟弟苏澈,文坛巨星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曾巩等等,不是在本朝科举上岸,但在本朝也开始扬名的也有晏殊、范仲淹、狄青、种世衡等等,或名臣或名将。” 

    “后世出名的唐宋八大家,除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六人,全部出自仁宗朝。” 

    “不讨论大送骨头软,对外输出永远都是忍一时风平浪静的主要政策,他对士大夫关怀备至,对身边的人仁慈博爱,才让这一朝喷涌出如此多的人才,在华夏历史上的文化成就极高,明代文学家李贽便认为宋仁宗一朝中‘钜公辈出,尤千载一时也’。” 

    [宋吧,你说吧,我对他是又爱又恨,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是在说大送啊,那我走了。] 

    [主要还是因为大佬们出现在语文书上历史书上,我对他们持有滤镜,但你祛魅之后再看看这些名臣,司马光把将士们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地送回去,我???] 

    [王安石也是,改革太激进了,而且脱离现实,改得人心惶惶。] 

    [那些士大夫个个都是蝗虫,你一改,那是要从他们手里抢蛋糕抢钱,谁会愿意?] 

    本来还在说名臣能将,不知道多少人高兴自己也位列其中,之前还有些羡慕包拯直谏之名传遍天下,现在被点到的人也有点美滋滋的。 

    但是一听后面阴阳怪气的话也感觉不对头了,尤其是说‘士大夫都是蝗虫’,简直就是戳了肺管子,点燃了烟花仓库了。 

    不少人就朝着天幕上面骂—— 

    “尔等后世子孙懂什么?西夏贫瘠苦寒,又是趁人之危,留下这些地方不过是无谓的浪费。” 

    “没有士大夫,皇帝如何治理天下?优待士人,乃是自古有之!” 

    “青苗贷贻害无穷,又有人用新法从中谋利,他王介甫为了改革,难道不是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吗?” 

    …… 

    “骨头软?也的确骨头软!所以才有靖康耻,帝王南逃!”朱元璋冷哼一声,“所以咱就是要拨乱反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要是让咱知道哪个后世子孙软骨头,咱就是变成鬼,也要去找你!” 

    说着这话的时候,都是幽幽的看着朱棣。 

    朱棣头皮发麻的赶紧躲到了朱标身后去,然后朱元璋又幽幽的扫视过朱樉朱棢,“你们也是,最好不要让咱抓到什么小尾巴。” 

    朱樉朱棢马上就一个激灵,赶紧说道,“没有,没有,爹保证没有。” 

    …… 

    “大宋有好也有不好的地方,每一个朝代都是一样,不过取决于好的地方有没有值得称道之处……既然都说到宋了,我们把话题聊得轻松一些,也提一提宋朝文人们的外号。” 

    “比如说司马光的外号就是司马牛!” 

    “这个外号来自于苏轼,在讨论役法问题的时候,苏轼认为役法利弊参半,不一定要完全废弃,但是司马光坚持要完全废弃,苏轼就觉得司马光很是固执,下朝之后气冲冲的回到家里徘徊了好几步,生气的说‘司马牛!司马牛!’” 

    “这里就是说司马光脾气如同犟牛一样,不懂变通。” 

    [哈哈哈,这我有画面感了,把咱们苏大大气得胡子都要翘起来了。] 

    [的确挺牛的,但凡出名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执拗的。] 

    [如果不是《资治通鉴》保他,就凭他为了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而送土这件事情,我真的能骂人,将士的命不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