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墓葬史7

    “明清以后的墓葬都已经有了一套比较严格的流程,墓穴的变化特点同样是和地面建筑息息相关。www.banweishuwu.me” 

    “陪葬品也开始和日常生活有关联,壁画墓不再盛行,反倒是一些和日常生活有关系的东西更加流行,比如说一些握手玉如意、鼻烟壶等。” 

    “这个时候的陪葬品的价值一再下降,纵观以往,就会发现陪葬品日渐简约,已经开始从体现社会地位,渐渐过渡到体现一个人的生活需求、生活情/趣等等方面,这也是一个大的趋势。” 

    “从墓葬仪式中墓主人所用的棺椁也可以看出来。” 

    “新时期时期,人们认为灵魂是可以复活的,所以在新时期晚期就已经开始在一些墓穴里发现了棺、椁之类,因为那个时候的人相信这样可以保存尸身。” 

    “后来的贵族甚至嫌不够,还会在外面多套椁,《礼记》中就多有记载,‘天子棺四重,诸侯棺三重’等等,而棺椁制度到了汉朝达到了一个顶峰,西汉的时候达到身份的人可以使用黄肠题凑。” 

    “而且有些人甚至还可以使用专门的葬服——玉衣。” 

    朱清谷放出了黄肠题凑的照片,那些重重叠叠、十分规整的棺椁有一种肃穆感,还有灯光下,摆放在展柜里被复原的金缕玉衣,都叫人十分感叹。 

    [黄肠题凑,我那时候看考古纪录片第一次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还有金缕玉衣也是,我还以为是那种两广的凉席。] 

    [那种会夹人头发的那种,对不对?] 

    [难怪盗墓贼都爱盗汉墓,明清后面的墓都没啥好盗的,因为没有啥东西了。] 

    [其实也还是有的,就是不值当。] 

    [都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战乱了,汉墓十室九空啊。] 

    天幕提到这个,可是让汉朝不少人的心紧紧的提了起来。 

    “不行,今后要薄葬!”一个官员说,“今后我要薄葬,多葬点什么经史子集下去,那些金金银银的就少放!” 

    不过薄葬这条路已经被堵死了。 

    西汉楚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上面的封基石写了墓中没有华贵的服饰和值钱的金玉,只有棺木和尸骨。 

    结果盗墓贼的盗洞打了一个又一个。 

    “薄葬是不可能的,我就往里面下毒、流沙……”还有些达官贵族想的是升级防盗手法。 

    有些时候就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毕竟死人不可能诈尸起来和活人更新防盗手段,那就说明防盗手段始终是具有滞后性的。 

    …… 

    朱清谷也是一样,以前的时候就很喜欢看考古纪录片,喜欢一点一点的通过那些考古人员的步伐去探索历史的真相,知道每个墓、以及每件陪葬品背后的故事。 

    有一回看纪录片还看见考古人员挖出了古人炼的仙丹呢! 

    那个时候朱清谷就觉得很有意思。 

    后来渐渐长大,她也觉得历史不是残酷的,也不是无趣的,每一个人的一生写在里面,渐渐的就织就了华夏上下几千年的历史。 

    想到这里,她将后面的内容收一收尾巴,就可以结束今天的直播了。 

    “用玉衣作为葬服,也同样和那个时候浓重的宗教信仰分不开关系,那个时候的人们依旧相信保持肉体,灵魂就可以复苏,用玉衣来保护身体可以维持身体不朽。” 

    “但是这种信仰在两汉之后迅速消失,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墓葬当中就很少出现玉,那是因为在两汉末期,黄巾起义,道教迅速成为了当时影响力很大的宗教,他们更加信奉得道成仙,而不是灵魂复活,所以他们更加重视地面上的仪式。” 

    “加上东汉以后佛教盛行,人们也开始相信因果报应和转世投胎,地下的一切和地上的一切被分割开来,棺椁失去了作用,变成了一种礼教的延续,在棺椁这方面也迅速的被简化起来。” 

    “所以谁说古人就一定是被礼教束缚?古人觉得不方便、不合适的东西也会改,并不会像后来一样,随便动一动就是失礼、违反祖训,倒反天罡。” 

    朱清谷简单的说了两句,倒是让弹幕上不少人附和。 

    [反正老祖宗玩得挺花的,还有什么某宫图哈哈,夏天的时候热的话人家也穿吊带的,冯梦龙写的东西我甚至都不敢看。] 

    [现代人还有嫡庶神教呢……] 

    [某电视剧里被剪成了大头娃娃……] 

    [嗐,这些东西多了去,也没必要比。] 

    …… 

    朱清谷微微一笑,“到了隋唐之后,人们‘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不再强烈,基本上只有一棺一椁,平民甚至是只有一棺,葬衣也不再像汉朝那样繁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