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俩都不在……朱元璋其实已经从朱棣靖难那里知道这件事情,后来也要求太医每日请脉查看。m.sanguwu.cc
就是担心这样的情况出现。
现在又被反复提起,朱元璋根本不能想象没有他们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另一个朱元璋一定很孤独。
孤家寡人,莫不如是了。
【“朱元璋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就明白,和这些人在一起是不能干翻大元朝的,他产生了单干的想法,后来朱元璋终于抓住了这个机会,为了让郭子兴同意,朱元璋表示愿意将家乡招募来的七百人留下,而自己只带走几个好友。”】
【“郭子兴同意了。朱元璋带着汤和、徐达等24人离开了这里,一路上南下,并且很快就招抚了三千民兵,趁夜攻破了元朝的一座城镇,并且俘获了不少的降军,他挑选出两万精壮汉人编入队伍,然后继续南下,在路上朱元璋遇到了他的萧何——李善长。”】
[李善长啊,我只是知道后来他挂了,都不知道他还是朱元璋的萧何。]
[可是老朱不是刘邦,李善长也不是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
洪武八年的朱元璋还有老婆有儿子,还有长孙朱雄煐,还不太明白天幕上说的成也萧何败萧何的意思,但肯定也知道李善长不会无缘无故的被天幕提起死了这件事情。
难道是咱杀了他……?
【“李善长管理后勤,并且很快就被允许参与不少重大事项的决议,然后朱元璋很快就拿下了滁州,侄儿朱文正前来投靠。”】
【“在朱元璋拿到滁州之后,老丈人郭子兴受到排挤,被赶了出来,带上了上万人马就来到了滁州。”】
【“这个时候谁都没有想到朱元璋会马上把三万人的兵权马上交了出来。”】
“耶耶,这肯定是有意而为之的。”李承乾看得分明,前面就感觉得出这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很有主意,而不是那种仁懦之人,换做是自己自己是绝对不会交出兵权的。
“是啊,这个朱元璋有勇有谋啊!”李世民也感慨,“为将者与兵日夜同食,你说那些兵是认谁?就算是郭子兴来了,把兵权给他了又怎么样?下面的这些人只认朱元璋,反而这样还消弭了郭子兴的戒备,要知道郭子兴手里也有兵,而且朱元璋招募民兵的时候定然是借着他的名义……”
听得李世民简单几句,李承乾也的确佩服了,“不只是有勇有谋,而且能屈能伸。”
朱清谷也这么觉得,而且朱元璋身上还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你看汤和不也早就在起义军里,为什么不是别人去追随汤和,又或者是去追随别的,反而心甘情愿的跟在朱元璋身边?
朱元璋南下就他们几个人,他们也愿意跟着去。
【“朱元璋这样献出了兵权,其实也把郭子兴给架了起来,并且降低了自己的威胁,其实也是不得不顺从大义,毕竟郭子兴对他有再造之恩,加上郭子兴手中还有人马,朱元璋要忍,他在等一个机会。”】
【“终于这个机会来了。”】
【“郭子兴病逝,小明王韩林儿命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官职最低。”】
【又过了几个月,郭天叙和张天祐带一路人马去攻打南京,他们想到一个自己的地盘,结果手下的降将陈野先临阵叛变,他们二人战败身亡。】
【“第二年,郭天叙的弟弟就被朱元璋以叛乱为由,斩首示众。”】
【“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下了集庆,后改为应天府,他终于有了一块自己的根据地,这个时候各个地方的起义军首领,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等称王称帝,但是朱元璋没有。”】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是他所得到的能够平定天下的建议,而朱元璋也是这么做的。”】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句话非常不错,一下子就让一些人开始深思起来。
里面蕴藏的道理也并不难弄懂,但有些人造反就是只看在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规划,比如说李自成。
你问他打到京城里之后要怎么做,问他估计他也没有什么想法。
刘邦现在越来越觉得朱元璋有意思了,
【“至正十七到十九年,朱元璋带着手下的常遇春、徐达、耿炳文等等大将攻城略地,然后休养生息,积蓄实力。”】
【“至正二十年,陈友谅决定联合周围的起义军夹击朱元璋,平分他的领地,应天府的谋臣建议朱元璋避其锋芒,这个时候刘伯温站了出来,说只要利用好陈友谅的自满性格,就能够赢过刘伯温。”】
【“这番话合了朱元璋的心意,朱元璋下定决心,要和陈友谅干一把。”】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