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谷也百度了一下,很快就找出了一张图片,上面写着税种的名称等等。www.czyefang.cc
这些税让不知道多少人都想到那种被抽骨剥油的日子。
古代的百姓也很害怕税吏,只要是活着就要交各种各样的税。
“还有一种叫做赃罚银,那也是税收的大头,但凡是犯罪之人抄没所得的银钱都在其中,这也导致到了明朝中后期,甚至有些地方大搞冤狱,就是为了制造出赃罚银,后来万历皇帝把这个制度给停了。”
“还有矿税,朱元璋不喜欢矿税,他觉得对老百姓的伤害太大,矿税的矛盾也是在明朝晚期才爆发出来,皇帝想要绕过官僚阶级直接征税,结果就掀起了皇帝、臣子、商人之间的斗争。”
“不知道是哪个不孝子孙,连这点盘剥都要收,真是短了他的吃喝了?”朱元璋斥责道。
“总的来说,明朝的财政制度,大家也都看到了是比较有度的,那么为什么明朝的财政会崩溃?”
“很简单,不就是入不敷出吗,税收锐减,并且财政管理不善。”
“明朝就是这样一个花钱如流水的朝代,到底是哪里需要花钱呢?第一个就是教育,从洪武时候朱元璋就要求各地设立学校,雇佣儒生传播圣人之道,明代的学校之盛,远远超过唐宋。”
“府学、县学,这些他都有,还鼓励民间设立宗学、社学和武学。”
天幕下的读书人一时之间也都纷纷称赞起朱元璋来。
之前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已经是让他们很有好感了,哪怕他出身低微,那他后来也已经是皇帝了。
(宋·赵祯:洪武帝也兴文教,文教昌盛则可兴国。)
朱元璋也看到了天幕上赵祯说的话,他对赵祯说的话一点也不感冒。
要是能够兴国,怎么大明还亡了?
“朱元璋还特别重视水利建设,种过田的朱元璋深刻的知道,一亩田地的收成也和水有关系,但凡水利修得好的地方,粮食的产量总是不会低的。”
“甚至到了明末崇祯的时候崇祯都穷成那样了,皇后要在后宫织布拿出去售卖维持用度,皇帝穿的龙袍都是补丁的,还治理过两次黄河。”
说到这里,朱元璋也只有感慨,不知道崇祯的品行如何,但是能够做到这个地步,也已经很难得了。
“明朝还很重视一些基础保障,比如说每个地方常年有四个备荒仓,地方官也要报告水文,保存仓库储备,宋元时候的养济院,明朝也有,甚至于每个县都要设立一个。”
“这些东西其实也不是最多的,最多的还是皇室宗亲吃掉的那些财政。”
“一个儿子要生几个孙子,孙子又生几个重孙子,到了崇祯的时候,在籍宗师甚至已经达到了三十三万人,给地方和中央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明朝前期的宗室比较少,财政自然可以承担得了,可是这么多宗室呢?”
“多少?三十三万宗室?”朱元璋想都不会想到有这么多宗室出来。
他觉得这天下既然是朱家人坐,那么朱家子弟就要永享富贵,可是这样来享受富贵的话,他就想到了元朝末年的时候,也同样是那些不事生产的地主老爷把田拿走了。
所以他们贫民无立锥之地。
之前天幕上也说了一些巧合,明兴于农民起义,也亡于农民起义。
那没地了,没田种了,不是要造反吗?
想到自己建立这个大明,结果到头来和那些元朝鞑子没有什么区别,老朱差点一口气没有提上来。
“这个朱元璋难道用国家财政来供养这些宗室?”李世民有些沉思,想到自己之前想给孩子们的封地,会不会最后也变成这样?
其实老李根本不用担心,李氏皇朝的玄武门继承法导致他们的皇室子弟一直以来就不算多。
“宗室问题不好解决。”刘彻思考着这个问题,也紧紧的皱着眉头。
这个时候的刘彻还没有颁布推恩令,在天幕说起了这个问题之后,也开始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
结果就是目前没有太多的办法和经验可以提供。
除非把人逼反了,然后再抄了他们,废除封地。
可是自己不可能每一次都这么做,即便是自己每次都这么做了,那么后来的皇帝呢?还能怎么做?
宋朝的皇帝看到明朝这么多宗室也不由得讶异,甚至是羡慕……
那几个胆子特别小的昏君倒是一个比一个能生,不对,九妹不能生。
在这种情况当中赵祯找到了微妙的平衡感。
朱棣也满是心惊,尤其是看到这么多宗室之后,而后面的宗室并不像他们兄弟几个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