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肥料3

    “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学会了种地,我们也是一个传承了许久的农业文明,也是很久以前我们就开始使用了肥料。www.depulinong.com” 

    这点刚才朱清谷说过,很多人这才追根溯源,知道这肥料的配方也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 

    “粪多肥田这是老人常常挂在口头的话,但是天然的有机肥肥力还是太少了,并且肥力还迟缓。” 

    “那个时候我们一直在用国外进口的肥,后来我们民族意识空前高涨,又迎来了政策的利好期,1937年,我们终于有了第一座化肥厂。” 

    “那就是永利硫酸铔厂,我们华夏人终于可以自己制造化肥了!” 

    那一段历史也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但依旧涌现出了一大批救国爱国的仁人志士。 

    朱清谷每一回看到这里,也都感觉心头被什么东西冲击了。 

    天幕下的人也或多或少的了解了那一段历史。 

    甚至之前还有不少人说过想要冲去杀了那些小日子过得不好的人,若是没有一点血性,华夏文明也不会度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又是说到这段历史,朱元璋就不断的骂着那些什么鞑子,还有那些夷人,还有这什么日本人。 

    朱标知道只要派了人去那里探查清楚有银有铜,那么那里的人最好就成为矿奴,要不然就剥皮萱草或者是铸成京观好了。 

    “1941年,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将侯德榜研究成功的新法制碱命名为“侯氏碱法,但是因为战争爆发,一直都没有投产。” 

    “进入新时代之后,我们只有两座濒临倒闭的化肥厂,只能产出可怜兮兮的几千吨,根本不能满足六十万亩田地的使用,而其他国家的产量是多少?” 

    “美国,426万吨,苏联是124万吨,日本是62万吨……” 

    …… 

    “积贫积弱,实在是积贫积弱。”朱瞻基也很明显能够从数据对比当中看出来许多的东西。 

    就连朱瞻基都感觉屈辱。 

    华夏就算是中途有被异族入侵过,但是很快就会又坐回霸主、领头羊的位置,什么时候有受过这等委屈? 

    “也幸好站起来了,朱姑娘那个时代的华夏也富强了。”朱瞻基说道。 

    “天幕很好,让朕更加清楚什么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乐朱棣现在的目光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北方那一片大地之上了。 

    他还瞄准了海上,甚至是东南亚这位在亚洲周边的位置。 

    做什么征北大将军? 

    他也要成为唐太宗那样的亚洲州长! 

    世界的还太远,他不敢想,但是亚洲他是可以肖想一下。 

    等等,亚洲这名字也忒难听了一点,直接按照九州来分,原来的亚洲就应该是豫州,那边的北美洲,就叫做青州了,那边的什么中亚就应该叫做荆州,欧洲就叫做梁州…… 

    “华夏需要化肥,华夏土地需要化肥,可是化肥从哪里来?” 

    “刚开始是苏联援建我们的项目,我们从那里引进了设备,开始有了化肥厂,但是直到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还在使用日本出口的化肥,可是我们不是已经有化肥厂了吗?” 

    “因为我们的技术很落后,产量也很低,并且成本也很高。” 

    “后来国际形势开始好转,我们和欧美国家的关系变好,他们才愿意出口技术和设备,我们掏了家底,终于在全国各地建设了十三座化肥厂。” 

    “而我们的化工技术终于上了一层楼。” 

    “能够制造化肥,就意味着我们农药工业和农机工业等的制造水平都上了一层楼。” 

    “我们的粮食产量也逐渐提升。” 

    “刚开始我们从维修化肥厂的零部件开始摸索,渐渐的,到了八十年代,我们终于有了第一套52万吨的尿素合成塔被研制成功!” 

    “到了08年的时候,我们化肥短缺的现象才彻底结束!” 

    “目前,我们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化肥年产量占世界年产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上,甚至往外出口化肥。” 

    朱清谷说到这里,眼中已经隐隐有了泪光。 

    “这一条路,我们走了太久太远,但庆幸的是,我们经过几辈人的奋斗和努力,终于努力的抬起了头,挺起了脊梁!” 

    天幕下 

    “什么人杰,什么鬼雄,这些后世人才是真正的人杰。”李清照也因为朱清谷的话慷慨激昂起来。 

    他们只隐隐的感觉到爽,这种浑身战栗、欲罢不能的感觉。 

    从低谷一步一步的又重新走回高峰,从今天开始,你不能再让我仰着头说话! 

    他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