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广报宏思
到了你这一辈,正是静字辈。”
张老道看着眼前跪着的小徒儿,眼神迷离,思绪万分,回忆起了往事。
他感慨道:“记得我刚入道观拜师那会,那时的白云观里还兴旺着,你师叔祖亲自开堂讲课。
他曾说过静乃修道合道之根本,大道至简,多则乱,只守一静字足矣。
为师就赐你道名静一吧。”
“谢师傅赐名。”
林子安再次低头叩头答谢,内心却对那静一的道名十分抵触,嗤之以鼻。
看着林子安不情不愿的眼神,张老道心念一动,手中凭空多出一物,一把巴掌长的小剑。
“去!”
老道手指上空,此剑身表面倏然散发出一层青色的光芒,瞬间陡然变大一倍,在空中稳稳飞了一圈,又回到张老道手中。
“此飞剑,乃是为师赠予你的见面礼。你拿去好好参详吧。”
林子安眼睛都看直了,这次态度很是恭敬:“谢谢师傅。”
他迫不及待的把小剑拿到手中端详,满脸的欣喜,之前的阴霾一扫而光。
小剑剑身有两个小缺口,周边有一些细细的裂纹,这剑应该使用过一段时间,剑身明显有些破损。
这便宜师傅果真小气,送的东西也甚是寒碜。
他虽心中暗暗腹诽,但丝毫不影响他对小剑的喜爱,将其细细抚摸在怀。
但他不论怎么把玩琢磨,就差将小剑给拆了,也摸不透其中窍门。
据张老道说,要等到他炼气二层后,方能炼化此剑。
至于炼化是啥?
他也不太懂,只知道是一种很玄奥,神秘的手段。
林子安拜完师后,张老道就直接带着林子安出了城,十日后,出了夏国地界,一路往西,这一路风餐雨露,跋山涉水,把林子安累得够呛。
两个月后,师徒二人一身风尘仆仆的来到了一个破旧的道观处。
此道观地处南越国安阳城内。
门前杂草丛生,门匾上写着白云观三个大字,木质牌匾上字迹明显有些模糊,要仔细分辨才能认出。
红砖蓝瓦的屋顶上,青苔遍布,一些木质的梅花窗也残缺不全。
道观内泥质的三清塑像上落满了灰尘和蛛丝,一看就是有段时间没有打理过了。
林子安有些诧异,在他印象中,传说中的修仙求道者大都在那远离尘世,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悬崖洞穴之处,不受俗事所干扰,终年清修,以证大道。
眼前这道观虽说也在城内小山脚上,也有些萧条,破落,但明显在这闹市之内。
难道真如书上所讲,大隐隐于市!
还别说,这张老道还真是一名道士。
他原本就在这白云观念经打坐,后因缘际会下走上了修仙之道。
他也曾生出在外寻一洞府的念头,但这冥西大陆修行资源本就贫瘠,适合修士修炼的地方就那么几处。
灵气充沛的修行之地早已被各宗门和有实力的世家划分干净,就连靠近各宗门和世家山门的边边角角,都被各散修密密麻麻的占满了。
再者散修之中,常有人打家劫舍,杀人越货,巧取豪夺,也不太平。而且那白云观附近不远处就有个坊市,往来交易也方便。
思来想去,他还是留在了白云观中修行。
这白云观原本就是个小观,加上位置偏僻,也没什么名气,平素也少有人上门,颇为清幽。
后面随着观内师兄弟们相继离世,这道观也就只剩下了他一人。
炼气期修士,比不上真正的修仙境界,仍不能辟谷。
与那凡人一般,也要食五谷杂粮的。
平日里,他偶尔也接几件上门的法事,赚些许银两,糊下口腹之欲。
不外出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此观修行打坐,此前因寻找机缘在外飘泊了两年之久,才使这道观渐渐荒废起来。
望着眼前熟悉的残破道观,张老道一身的疲惫顿时一扫而光,但随即心中又是一阵悲苦。
他卡在炼气六层的瓶颈处已长达十多年,一直迟迟不得突破,不得已才在两年前外出,寻找能够突破到炼气七层的丹药或宝物,却始终一无所获。
好在此趟外出虽无所得,但却收了一个好徒弟,也算不枉此行。
他看了看一旁正对着道观东张西望的林子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