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童生。我看昨个儿,南南他爹搬了许多书回来,估计还有心继续往上考。”
秋霞婶子停了下来,等着周围几个人的反应。
见他们都有些松动,秋霞婶子又下了剂猛药:“肯定不止咱们一家想让孩子跟南南他爹学,等他把学生招满了,咱们家小海该怎么办,难道真的要一辈子大字不识一个吗?”
金凤彻底沉默不说话了,心中的天枰逐渐向秋霞婶子倾斜。
老刘吐出一口烟,最终敲板说:“就让小海跟着他学!咱们每天盯着小海,有一点要长孬就把他接回来。”
下午,准备好束脩的秋霞婶子提着些自己种的菜来到了林之夏家。
“婶子,你咋来了?”
林之夏起身迎接秋霞婶子。
秋霞婶子:“来给你送点菜,今儿早刚从地里摘的。”
两人寒暄一番,秋霞婶子提到:“南南他爹呢,不在家吗?”
林之夏说:“在呢。”
林之夏扭头朝内屋把带着南南玩的聂嘉祁喊出来。
见聂嘉祁出来,秋霞婶子搓了搓手,略有些局促地说:“是这样啊,婶子来有些事想拜托南南他爹。”
聂嘉祁:“婶子你说。”
秋霞婶子:“我家小海也快五岁了,这一天天的跑出去玩也不是个事儿,所以我就想啊,让小海跟着你读书,也不求科考啥的,能识几个字明理,不像他爹他爷那样是个睁眼瞎就行。”
在林之夏看来,聂嘉祁若是教小海,是一定能教好小海的,毕竟他可是专业的老师。< /p>
穿越前聂嘉祁的课就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连林之夏这个非本专业的学生都能听懂并且还觉得有趣。
更何况聂嘉祁现在还是个秀才,他原身一下就能考上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聂嘉祁肯定继承了相关的记忆。
虽然这样想,林之夏没有说出来,这是聂嘉祁自己的事,她没有立场来插手。
而这边的聂嘉祁则一口应下:“好,没问题。”
聂嘉祁之所以这么爽快地答应,是因为秋霞婶子之前对林之夏母女照顾很多,这个人情他得还。
还没等聂嘉祁想好怎么来报答秋霞婶子这么多的照顾时,秋霞婶子主动上门提出让聂嘉祁来教刘小海了,聂嘉祁自然是应下的。
聂嘉祁继承了原身读书的记忆,再加上他本来知识储备就丰富,还是个老师,他有这个把握能教好刘小海。
秋霞婶子没想到聂嘉祁这么快就答应了,她先前也听说过读书人清高得很,得花不少功夫才能让他们松口收学生,被拒也是家常便饭。
秋霞婶子感激不尽,她激动地站起来:“哎呦,哎呦,这可真是太好了!哦,对了,这个呀是小海的束脩,我也不知道交多少银子合适,就照着镇上徐夫子那儿来给了。”
秋霞婶子说着就掏出早已准备好的三两银子递给聂嘉祁。这是秋霞婶子早早就为刘小海攒好的钱。
镇上徐夫子秀才出身,考了秀才后就招收学生,一个学生每年收三两银子的束脩。若是去有名的私塾或者德高望重的老夫子,束脩只会更贵。
聂嘉祁拦住了秋霞婶子的动作:“婶子,钱就不用给了。这么多年,你一直照顾夏夏她们,我都知道。总要给我机会来表达我的感谢。”
秋霞婶子听聂嘉祁这么说,心里对他的好感越来越多:“那不行,一码事归一码事,该有的规矩不能少。你快收下。照顾小夏那是我还小夏的恩情,你要是不收银子,那我欠你们两口子的可就还不清了。”
秋霞婶子向一旁的林之夏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快劝劝聂嘉祁收下银子。
林之夏和聂嘉祁对视一眼,随即聂嘉祁没有再推脱收下了:“那行,婶子。那你回去让小海准备准备,后天来上课。”
聂嘉祁需要两天准备准备,梳理清楚授课的内容。
秋霞婶子一口应下:“好!”
之后就带着满面的笑容离开了。
当晚,村子里就纷纷听说了秋霞婶子把自家孙子送到了聂嘉祁那里读书,大家对此褒贬不一。
有人嗤之以鼻,认为跟着聂嘉祁学学不到什么好东西。
有人还在观望。
但也有人想法跟秋霞婶子一样,聂嘉祁在逐渐向好,学问又是真材实料,更何况在村里上课比去镇上方便多了。怕聂嘉祁之后不收学生了,他们赶紧上门去找聂嘉祁。
于是,两天内,有三户比较殷实的人家向秋霞婶子打听了给聂嘉祁多少束脩,也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找聂嘉祁拜师了。
聂嘉祁也没想到会有人来接着找自己,想着自己还能给家里多些进项,于是都应下了,让他们的孩子跟刘小海一样后天一起来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