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旧事

    “哦?怎么说?”



    顾章还没了解刘家的事情。www.ghjun.com



    “刘家当年确实很厉害,可也不能在长安城里只手遮天。就像长安朱家,他们便和刘家不对付。”



    长安朱家,是明秦愍王朱樉之后。



    其先祖为秦隐王朱尚炳之子临潼王朱公铭。



    临潼王朱公铭者,系出宗室,源起显赫。



    其先祖明太祖高皇帝,起于微末,志怀天下,提剑而起,荡涤四方,驱胡虏,复中华。



    经百战而奠定九州之基,创大明之鸿业,德威布于四海,政令行于八荒。



    遂封诸子为王,以固宗藩。



    其嫡次子秦愍王朱樉,受命就藩西安,膺守秦地之重任,位高权重,为一方之表率。



    秦愍王之后,秦隐王朱尚炳嗣位,朱公铭即隐王庶子。



    虽为庶出,亦承天潢贵胄之血脉,得封临潼王。



    其于临潼之地,治民理政,虽辖境有限,然亦兢兢以守,务使境内丰饶,百姓安和。



    公铭之子朱诚澯袭临潼王爵,恪尽职守,延续家声。



    而诚澯之子朱秉欆,值秦简王无子,因缘际会,以临潼王一脉入嗣秦王大统。



    自此,临潼王一支与秦藩正统紧密交织,血脉绵延。



    “刘家说到底,虽然是千年世家,可遭遇多次劫难,底蕴并不是很深厚。”



    李宸点点头,表示赞同。



    “如今的长安,并没有哪家实力强悍。大家都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大家也乐于见到这样的状态。”



    “要论起来,你们也都是皇族。”



    李宸自嘲道:“皇族算什么,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哪有你们这些世家大族强悍,一个个底蕴深厚,家族强悍。”



    “现在你们也是世家大族,也是我们的同胞。”



    一个家族要想快速崛起,并稳固自己的地位。



    那至少要有一百多年的皇族身份才行。



    “咱们这些世家大族,可没有当年那些门阀厉害。他们的实力,半壁河山为其掌中玩物。”



    昔东晋之兴,江左初定,而门阀崛然盛起,势倾朝野,几移神器。



    其源也远,承先世之勋阀,经丧乱而南徙,遂植根于斯土。



    夫门阀者,若琅邪王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颍川庾氏之属,皆累世冠冕,家声赫奕。



    其族中贤俊,或负笈从师,研精坟典,通玄理而善辞章;或仗剑从军,统熊罴之士,立殊勋于疆场。



    王氏导、敦,拥元帝以兴晋室,位极人臣,权倾内外,政令所出,多由其门。



    谢安石风流蕴藉,镇以和靖,当苻坚百万之众来侵,夷然无惧,遣将御敌,淝水之功,名垂竹帛,谢氏一门,荣耀交加。



    于朝则公卿之位,率为门阀所据。



    选官之制,九品中正,高下由其评议,故上品常为士族,寒门罕有升进。



    门阀相互交结,共持国政,天子拱默,仰其鼻息。



    每有大政,必集高门共议,合意则行,拂意则止。



    其于财货,田连阡陌,庄园遍布。



    山川林泽,尽为私产。僮仆执役,不可胜数。



    桑麻盈畴,仓廪丰实。金玉满堂,绮罗焕彩。车马轩昂,宅第崇丽。



    然其盛极而衰,亦理之必然。



    门阀专权,致朝政紊乱。



    才德之士,屈居下僚;庸碌之辈,忝居高位。



    内则争权夺利,各树朋党,荆扬构隙,干戈时起。



    外则胡骑凭陵,边患不息。晋室微弱,难挽颓势。



    及刘寄奴崛起,代晋自立,门阀之威,一朝扫地。



    往昔繁华,皆归尘土,唯留史传,述其兴衰,令后人观之,知门阀之患,可乱邦国,当以史为鉴,明用人行政之要也。



    “当年你们顾家,好像也是其中之一啊。”



    李宸调侃一句。



    “正是因为那些门阀太盛,才让他们走向衰颓。而我顾家,早就料到有那个结局,便提早谋划。”



    当年的顾家,属于江东老牌世家,不过他们并没有贸然在门阀中呼风唤雨,这也避免了顾家日后遭遇的打击。



    “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