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 2 章

    她小心揭开窗帘,只揭了一条缝隙:外面没人,静悄悄的,甚至都有点过分安静了,跟吵吵嚷嚷的公寓楼有着天壤之别。www.moweiwenxuan.cc谁不想住宽敞的独栋别墅呢?谁想半夜被隔壁的双人运动声吵醒呢?

    当然,当务之急是解决温饱问题。

    继续在厨房翻找。

    鹰嘴豆罐头自然要带走的,另一条鱼也要带走。迟疑了一下,把冰箱里的食物都拿走这样好吗?会被人发现的吧?转念一想,也不可能有下一次对吧?羊毛不能可着一头羊薅,要雨露均沾才比较安全。

    厨房里的食物不多,大概有钱人只吃新鲜食物,罐头都很少。倒是还有两袋没开封的小麦面粉,每袋重5磅,她拿不动两袋,只拿了一袋,装在自己带来的斜跨布袋里。

    又回了楼上卧室。

    以她的经验,大人们一般会忘记口袋里的零钱,大钞放钱包,零钱就未必了。

    直奔主卧,在步入式衣柜里挨个翻找,果然被她找到不少零钱,纸币面额1美元到5美元不等,硬币一小把,共计11美元25美分。男士钱包两个,内放纸钞面额不等。她不敢全拿了,只抽了两张20美元面值的纸币。

    想来有钱人不在乎这点钱。

    衣服很多,而且看起来都挺值钱,男士西装看着都像是那种上等的手工西装,面料摸着手感好极了,像是细羊毛,叫什么来着?开司米?大概是的。姐姐帕特里夏回家的时候有时候会说到她都学了些什么,分辨各种面料是学徒的基本功,裁缝老师还给了她一本面料样本,好让她尽快熟悉面料。

    女装就更漂亮了,一半家居服一半礼服,礼服看着也很高级,面料几乎都是埃及棉、真丝和绸缎,外套则是羊毛居多。帕特里夏说,有钱人都喜欢昂贵面料,真丝、绸缎、羊毛,绝不让一丝化纤上身。

    现在已经有了化纤面料,颜色鲜艳,染料也早已有了化学染料,固色性很好。所以简单来说,有钱人的衣着大多不够鲜亮,而普通人的衣服五颜六色。

    但只要洗的次数够多,再鲜艳的颜色也会变得灰扑扑的。

    这些衣服不好拿走卖掉,她根本不认识能销赃的人,家里也没人能穿得上,凯瑟琳打消了主意。

    还有不多的一些首饰,女士的耳环项链,男士袖扣好几对,领带夹一堆,真丝领带几十条,这些物品理论上也能卖掉,但同样,她不认识销赃的人。而且,拿食物和一点零钱绝对是“紧急避险”,生存所需,完全没有心理负担,真要沦为“窃贼”,她还是很害怕的。

    至于衣服,她又在第二间男孩卧室里找了一件黑色短大衣。衣柜里有那么多衣服,塞得满满的,他们一定觉察不到的吧?

    *

    外面仍然下着雨,凯瑟琳不忙着回家。一楼有书房,还真的有很多书呢。阿什博顿家的小公寓里除了圣经和一些旧报纸便没有什么书籍了,趁此机会,她也看看现在有钱人家里都有什么书。

    很多古典文学作品,古希腊戏剧、古代欧洲神话、许多社会科学著作;一大堆人物传记;一整套的《大英百科全书》;一些美术艺术类的书籍,有一本又厚又重的大开本的《加德纳艺术史》。

    小说不是很多,都是当代著名作家的著作,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背景是上一个十年的黄金时代;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欧内斯特·海明威《永别了,武器》、《太阳照常升起》。

    “迷惘的一代”。

    这家人的阅读喜好还怪兼收并蓄的。

    杂志也有一些,大多是时政杂志,几本毛线编织书,

    她随手拿了一本杂志,封面大标题写着《罗斯福总统的救市政策》,嗯,有意思,值得看看。

    书房里有舒适的单人沙发,她曲起一条腿,翻看杂志。

    经济大萧条前所未有,美国人刚过了富足的20年代,股市大雪崩震惊全美震惊全球,没人知道要怎么办。经济大萧条以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狂跌开始,这天是星期四,因此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道·琼斯指数疯狂下跌,纽约证券交易市场无数支股票狂泻不止,无数家庭夜不成寐;次日周五,所有银行都遭遇了挤兑,人们只想把钱捏在手里,再也不信股市和银行,导致短短几周内数千家银行被挤兑风潮搞到破产;银行倒闭又导致企业陆续破产,企业破产则导致城市税收减少,政府部门连公务员薪水都发不出来。

    学生交不起学费,失学儿童大幅度增加;学校拖欠教师薪水,由于学生日益减少,导致无数中小学关闭;民众没有钱,“消费”就无从谈起,GDP大幅下滑。

    如此恶性循环之下,美国的经济全面崩溃,数千万人失业,而全美人口不过才1.2亿。

    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