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电波·情愫

但是屏幕那端,总有一个牵挂的人,这种感觉很暖。

    时间一晃,又到了下一个周六,杨昭出差了8天。这个周六杨昭没有休息,因为傍晚返程,今天需要把手上的所有工作好好收个尾。

    等中午吃饭的时候,她才看到陈铭生发来的照片:一辆崭新的山地自行车,黑色的车身配上宽幅的轮胎,流线型的装饰显得很有运动感。杨昭很惊喜,忍不住给陈铭生打了一个视频电话。

    电话接通,陈铭生正在家里吃午饭,他很放松的穿了一件灰色的卫衣,靠在家里的餐桌边上吃饭,杨昭看到他在吃炒米饭。

    “中午就吃炒米饭了?”

    陈铭生扒了一大口饭,笑着跟杨昭说:“昨天晚上剩的米饭,添个鸡蛋炒一下,我自己就随便吃点。你中午怎么吃?”

    杨昭坐下来,拍了拍面前的工作餐,“我也有饭,看起来比你丰盛。”陈铭生抬头,是几样很精致的湘式小炒。

    “杨昭,你今天晚上回来想吃啥?”

    “我应该会在飞机上吃,不用专门给我做,太麻烦了。”

    “我给你准备点,没事。”

    杨昭笑了,她很认真地想了一下说:“面条。”

    “行,”陈铭生继续吃饭,两个人都吃着自己的饭,对着小小的手机镜头,却像陪在彼此身边一样。

    杨昭喝了一口咖啡,开口问:“陈铭生,买新自行车了。”

    “嗯。”

    “怎么突然想买自行车?”

    陈铭生三下五除二地扒完碗里最后两口饭,靠在餐椅上,准备跟杨昭好好聊,“杨昭,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去游泳见到的大叔吗?”

    “嗯,记得啊。”

    “跟你说,我上次碰到他了,我们比试了一下。”

    “是吗?你们谁赢了?”

    “当然是我,”陈铭生笑了,带着一份小小的得意,“今天我又碰到他了,游完泳,他邀请我去他店里坐坐,你猜他是干什么的?”

    “干嘛的?不会是开出租的吧。”

    “开出租……哈哈”陈铭生笑了,“大叔姓李,我就叫他李哥,他是开车行的,还是辽城一个业余骑行队的队长。我们聊了一上午,我感觉还挺好的,最后,我买了一辆车。”

    “是吗?那我今天晚上回去就可以看到你的新车了                                                。”

    “嗯,我想试试看,看看我能不能骑,李哥说,我要是骑不了,他就给我把车退了,不收我的钱。”

    “我觉得行,你今天骑了没?”

    “我骑了,但我今天去游泳没穿假肢,骑得时候,下坡和平路还好,上坡稍微困难点。李哥说,下次他们骑行,准备叫上我,我去试试看。”

    “行啊,你下次把你的腿戴上骑,我陪你。”杨昭一本正经。

    “行……我戴上我的腿。”陈铭生低头笑,“对了,这两天辽城降温了,你没带厚衣服吧。”

    “我有个风衣,能挡点风,不用太担心。”

    “晚上几点到?我去机场接你。”

    “不延误的话,9:20到。”

    “行,晚上我去接你。”

    等杨昭晚上落地辽城,刚刚走出机舱她才发现,原来,辽城已经这么冷了。飞机没有停靠廊桥,从楼梯到摆渡车的几步路,都让杨昭冷得瑟瑟发抖,她拉紧自己的风衣。

    刚刚步入到达大厅,他一眼就看到了陈铭生,其实,陈铭生在这个大厅接过她很多次,但她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陈铭生,都会有强烈的心跳和归属感。

    从小在人情淡泊的杨家长大,爸爸妈妈总是说“君子之交淡如水。”那种家庭的爱和羁绊,杨昭很少体会,她也很少会用“家”这个词去左右生活中很多问题的结果,直到遇见陈铭生,她才迫切地想和他拥有一个家。

    在辽城稳定下来的这几个月,“家”的羁绊就像密不透风的藤蔓,已经牢牢将她束缚,她想要回家,更期盼那个熟悉的身影。

    陈铭生站在到达大厅的人流外侧,他还是和以前一样,不喜欢凑热闹。今天他穿了一件黑色的冲锋衣,灰色运动裤,还是干净利落的短发,带着硬度的轮廓和眉眼让杨昭感觉久违的熟悉。杨昭看到,陈铭生的臂弯里,抱着一件她的羽绒服。

    陈铭生也穿过人群,一步一步走向她,“冷吧,快把衣服穿上。”陈铭生接过了杨昭的行李,给她披衣服。

    “长沙感觉还是秋天,辽城一秒入冬了。”杨昭穿上带着陈铭生体温的衣服,感觉暖暖的。

    坐到车里,陈铭生从口袋里拿出来一个小的保温杯,递给杨昭。

    “什么?”杨昭接过来,有点不解。

    “姜茶,去去寒,你例假快来了,我怕你肚子疼。”杨昭接过杯子,不锈钢的外壁上还残留着陈铭生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