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生日·烛光

    领完证,杨昭一直在偷偷准备和等待一个日子——陈铭生的生日。m.zhongyuege.cc

    五台山的火车站,杨昭攥着陈铭生和她自己的证件,挤在人群中,排队的间隙,他盯着陈铭生身份证看。

    陈铭生看到就乐了,“看什么呢?”

    “陈铭生,你生日居然是1月10号,110。”

    “怎么?不能那天出生?”陈铭生笑了,他伸手护住杨昭,不让拥挤的人群挤到她。

    “真的很巧,那岂不是每次报警,都要重复一次你的生日。”

    陈铭生淡淡地笑了一下,“我生日其实是农历,正月初十,不算是1月10号吧。”

    “那你有查过,1979年的正月初十是几号吗?”

    “没有,没过过生日。”

    “你没有过过生日?”

    “嗯。我生日跟我爸忌日太近了,我妈还没从痛苦中拔出来,小时候,也不懂,大了又忙。我听我妈说,我应该是早产,当时她悲伤过度,我提前很久就跑出来了。”

    从五台山回来,杨昭就翻了日历,1979年正月初十是2月6号。她对着电脑的屏幕看,边看边念叨,“正月初十,属马,马,挺像的啊……”

    过完年,陈铭生的工作开始忙起来,过年期间,积压了一个多星期的工作堆到一起,对着电脑忙了一天。

    正月初十,又是一天的忙碌。陈铭生没注意的是,杨昭那天电话很多,她进进出出工作室很多趟。等傍晚陈铭生忙完一天工作的时候,发现已经是六点半了。

    他反应了一下,发现要做晚饭了。杨昭也很投入地在房间的另一边补她的罐子。他笑了一下,然后去够放在墙角的拐杖,估计是这两天太累了,他胳膊一哆嗦,拐杖当啷一声倒在地上。

    就在他甩了甩胳膊,准备弯腰的时候,杨昭已经把他的拐杖捡起来了。

    “陈铭生,你这两天太累了,你去楼下躺会吧……晚上,我来做饭。”

    陈铭生乐了,“你做饭……做西北风吗?”

    “我煮个面条还是可以的。”

    “嗯,我尝尝你的手艺。”

    杨昭拉着陈铭生慢慢从楼上下去,陈铭生回屋里躺着,没想到,这么一会儿,他睡着了。迷迷糊糊中,杨昭叫他出去吃饭。

    他走出房间,餐桌上果然放了两碗面,他笑了,“不错哦,能吃上你煮的面条,是我的福气。”

    等陈铭生坐下来,呼噜呼噜开始吃面条的时候,他才发现,面条的味道有些似曾相识,然后他笑开了,“杨昭,想不到,你还挺聪明的。”

    “嗯?”

    “挂面配上方便面的调味包,绝配啊。”

    “你怎么发现的。”杨昭带着一丝小小的失落。

    “这个口味的方便面,我们队里以前都是整箱搬,吃得太多了,这个味道已经刻在DNA里面了。”

    陈铭生饿了,三口两口就吃完了面,他靠在餐椅上,休息。

    杨昭看他吃完了饭,站起身,等我一下,她转身关上了客厅的灯。

    “怎么?销毁证据吗?怎么关灯……”

    还没等陈铭生反应过来,杨昭端着一个小小的蛋糕从厨房走出来,普通的白色蛋糕,上面缀着简单的白色奶油,蜡烛摇曳的烛光,映着杨昭干干净净的脸,她怕烛火熄灭,走得很慢也很小心。闪动的烛光驱逐客厅的黑暗,那跳动的烛光,慢慢地接近他,忐忑、小心却又美好、温暖。

    看着眼前的人,他愣了好大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笑了,他起身,帮忙接过蛋糕放在桌上。

    “陈铭生,你今天过生日,祝你生日快乐。”然后,她用甜甜的嗓音,一边自己拍手,一边轻轻地哼唱生日快乐歌。

    陈铭生就这样靠在椅背上,看着烛光中的杨昭,他在享受自己37岁的生日,也是他的第一个生日。

    等杨昭唱完歌,他准备吹蜡烛,杨昭却拉住了他,“还没许愿。”

    “还要许愿?”

    “嗯,闭上眼睛,在心里许。”

    陈铭生闭上眼睛,然后很快睁开。

    杨昭有些不可置信,“这么快就许好了?”

    “嗯。”陈铭生一脸自信。

    “吹蜡烛吧。”

    陈铭生吃蛋糕的时候,杨昭从边上的柜子上拿过来一个很好看的盒子,“送你的礼物。”

    陈铭生打开礼物的盒子,看到礼物他就笑开了,礼物是一个泥塑,一个穿着黑背心的独腿大哥,夹着拐杖,靠在红色的出租车边上抽烟,“这是我吗?”

    “嗯。”

    “我什么时候这样出过车?”

    “这些完全符合我对你的初印象。”

    陈铭生皱了皱眉头,“怎么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