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启辰观察过他奶抱妹妹的姿势,知道怎样抱妹妹她会舒服。m.gudengge.com
“团宝妹妹,哥哥要走了,回家了,哥哥会想你的,舍不得你”。谢启辰自顾自的跟杨玲儿说话。
又抱了你一会儿轻轻的给放回炕上。
再舍不得也得走。
院子里老二杨卫南拖着谢启明,生拉硬拽把他拉出了老杨家。
离开的时候哭的那是伤心。
“爹,我还没跟妹妹告别呢,呜呜……”谢启明哭了一路。
杨卫南背着老太太给的东西,有红薯叶,新磨的面粉,红薯……
家里有啥给装啥,背篓用松叶挡着外人根本看不出有啥。
回去的路上,谢萍根本不敢相信老太太居然让带这么多东西。
以前都是他们谢家来帮衬老杨家,如今倒是见回头东西了。
作为儿媳妇,孩他爹要帮衬老杨家她也不敢说什么,拿东西回去就当看不见。
过日子嘛就得睁一眼闭一眼,不然两人就过不下去了。
今天老太太给了那么多东西,老太太能想着他们,她心里还是很熨帖的。
“孩子他爹,以后我们多往婆婆这边走动走动,厂里有便宜的细棉布你多留意着,有就买了拿回去给团宝做衣服,等团宝大了我给她买糖吃,做新衣服穿,她可是咱家唯一的闺女,得宠着”。
“好,都听你的,媳妇儿,你真好”。杨卫南乐呵呵的应道。
本来还不情不愿的谢启明顿时眉开眼笑。
想着过段时间就能回奶家看妹妹立马跑起来回头说:“娘,我要过两天就回去看妹妹行吗”?
“你要乖乖的过两天就带你回去”,谢萍应声道。
他要带妹妹上山掏鸟蛋,找野果,都给妹妹吃。
过完年,天渐渐暖和起来了。
杨老太太实现了前段时间说的那话,真把奶羊买下来了。
老太太用了十斤面粉,一大袋的红薯,又给了小半袋的麦子买下来了,多给点也是为了感谢当初他们肯把奶羊借出来。
以后咱家团宝不愁没奶喝了。
家里人口多,又都是小兔崽子,能吃的很。
老太太让杨卫东拿一袋麦子去换了五袋的糙米回来。
整天吃细粮,家里的粮食坚持不了多久的,还得吃粗粮才行。
杨老头趁着春种还没开始每天都带着几个臭小子钓鱼去。
有时候是杨锦衡杨子航两人跟着。
有时候大哥杨子轩杨子豪两人跟着。
每次去上小半天回来还都有收获,小鲤鱼,小杂鱼,偶尔还能 钓到一条小草鱼,红烧鱼吃着别提多美味了。
杨玲儿依旧每天种种田,修炼,收了粮食堆在空间。
外面天虽然暖和了点,但对小婴儿来说还不能出门,这么小的婴儿冻感冒了太遭罪。
天暖和了对村里吃不饱的来说并没有什么用,照样有人为了节省粮食,啃树皮一顿,黑米糊糊凑一顿。
大家都在等着国家救济。
这一天,政府拿着粮食来村了。
按人头算,大人每人五十斤,小孩每人二十斤,老二杨卫南因为入赘女方所以没有,老四杨卫国身在部队也没有,老杨家六个大人七个孩子,总共拿到四百四十斤粮食。
村里人总算可以缓一下没粮食果腹的日子了。
春种开始了。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桃花村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
杨玲儿在老太太的精心喂养下长大了,袖子都往上缩了一截了。
“哎呦,不知不觉团宝都长大了,奶给你重新做衣服穿”。
正好年前老二媳妇儿拿来了细棉布,家里有布老太太就不愁。
趁天黑前给杨玲儿做了一身里衣。
杨柳依依,小草从土里冒出了头伸了伸懒腰。
桃花山远远望去漫山遍野一片绿色的海洋。
时间悄然而去,来到了阳春三月。
村里一日一日便忙了起来。
院子外面偶尔有声传来,那是村子里的人开始出来干活碰到人打招呼的声音。
春种很重要,关系到一年的收成
村里只要有手有脚的大人都得出去干活,没人可以不劳动。
老太太很为难,不放心把她放家里,把她背出来干活又舍不得。
最后心一横,那块大点的布把她包起来背着带去田间。
“老婆子,你把团宝抱去田里能行吗?虽说春天了,但倒春寒女儿还是很冷的,吹了冷风怎么办”?杨老头不赞同的说道。
杨玲儿快半岁了还没出过门,一直待家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