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网游竞技 > 徐氏略记 > 倒霉的徐存

倒霉的徐存

    徐存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一员猛将,于乱世之中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崭露头角。m.aiqqx.com



    时光回溯至吴建衡元年(公元 269 年),当时局势紧张,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大地。徐存身负重任,领受督军之职,与李勖一道率领大军自建安出发,经由海路奔赴合浦。他们此番出征,意在与虞汜、薛珝、陶璜等诸位将领协同作战,共同夹击来犯的晋军。然而,天不遂人愿,由于路途艰险,道路阻塞难行,李勖所率部队竟难以继续前进。面对这一困境,李勖在焦虑之下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他竟然将负责引路的向导冯斐处死,随后无奈地带领军队原路返回。



    这场出师不利的军事行动本已令人扼腕叹息,但更悲剧性的一幕还在后头。李勖因为曾经回绝过何定的提亲请求,从而招致何定的深深怨恨。这个心胸狭隘之人一直伺机报复,如今终于等到了机会。何定趁此良机,捏造罪名向孙皓告发李勖。昏庸无道的孙皓听信谗言,不问青红皂白便下令将李勖全家处以极刑,不仅如此,就连尸体也要遭受焚烧的惨状。而无辜受累的徐存,因其与李勖同行出征,同样未能逃脱厄运。尽管他在此次行动中并无过错,但依然遭到了牵连。最终,徐存及其家属也被无情地处死,成为了这场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



    徐存作为三国东吴的将领,在历史上的影响相对有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军事方面



    徐存在建衡元年(269年)以督军之职奉命从建安海路前往合浦,与虞汜、薛珝、陶璜、李勖等将合击晋军,但因道路不通而还,此次军事行动的失败对东吴在该地区的战略布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东吴失去了一次可能削弱晋军的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吴在南方地区的军事态势和战略推进。



    政治方面



    徐存受李勖事件牵连被吴主孙皓诛杀,其家属亦不免,这反映了东吴后期政治的黑暗和残酷,加剧了东吴内部的政治动荡和不稳定,也使得一些将领和官员人人自危,对东吴的统治阶层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产生了负面影响,进一步削弱了东吴的整体实力,为东吴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李勖,乃是三国时期东吴之官员。于孙皓在位期间,官拜少府一职,位高权重。



    在建衡元年,即公元 269 年之时,风云变幻,局势动荡不安。彼时,孙皓对李勖委以重任,命其担任监军之职。与此同时,督军徐存亦受诏领命,二人率领大军自建安海道进发,剑指合浦,意在进击交址之地。然而,天不遂人意,此次军事行动遭遇重重阻碍。由于海道阻塞难通,大军前行受阻,李勖无奈之下,只得痛下杀手,诛杀了向导将领冯斐,而后引领军队折返而归。



    不想这一决策竟成为他人生悲剧的导火索。原来,那宫殿之中有一名将领唤作何定,此人一直觊觎着能为自己的儿子迎娶李勖之女。怎奈李勖坚决不应允此事,于是乎,何定自此便心生怨念,对李勖怀恨在心。待到李勖撤军归来之后,何定伺机而动,趁机向孙皓进献谗言,污蔑李勖不仅枉杀冯斐将军,更是擅自作主,私自撤军退回。



    孙皓闻得此言,不辨真假,竟然轻信了何定的一面之词。盛怒之下,当即颁下旨意,要将李勖及其家眷统统处死。可怜那李勖,一生忠心耿耿,却落得如此凄惨下场。不仅自身性命难保,就连尸身也未能幸免,惨遭焚毁,化作一缕青烟消散于天地之间。而他的家人亲属亦是受到牵连,一同遭受这无妄之灾,令人唏嘘不已。



    李勖的经历对当时的东吴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军事层面



    战略受挫:他从建安海道出兵欲赴合浦攻击交址的军事行动失败,使得东吴联合其他将领合击晋军的战略计划泡汤。这次行动的夭折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还让东吴失去了在交趾地区对晋军的进攻先机,导致东吴在南方边境的军事部署和战略布局遭到破坏。



    士气打击:他杀导将冯斐后引军退还,这一行为对军队士气产生了消极影响。士兵们可能会对将领的决策产生质疑,军心不稳,进而影响东吴军队整体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



    政治层面



    内部矛盾加剧:李勖拒绝何定的联姻请求,被何定借机报复。这体现出东吴内部官员之间勾心斗角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内部矛盾的加剧,使得东吴朝廷内部人心惶惶,大臣之间互相猜忌,破坏了政治生态的和谐稳定。



    政治信任危机:孙皓听信何定的谗言,轻易地处死李勖及其家属,反映出东吴后期政治的混乱和君主的昏庸。这一事件让其他官员意识到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自身安全难以保障,使得东吴统治阶层内部产生信任危机,忠诚度和凝聚力下降,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东吴政权的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