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独特的间架结构和用笔方法,如横画起笔的“蚕头”变成了方整的“折刀头”,撇笔收笔也出方棱角等,为研究西晋时期的书法演变和艺术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司马衷,字正度,乃河内温县人士,此地位于当今之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这位历史人物可不简单,乃是西晋时期的第二位皇帝,其在位时间长达十七载,自公元 290 年起至公元 307 年止。
话说这司马衷,乃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嫡次子,他的生母便是那武元皇后杨艳。而与他一母同胞的兄弟还有毗陵悼王司马轨以及秦献王司马柬。
回首往昔,早在曹魏甘露四年之时,即公元 259 年,司马衷降生于河南郡洛阳城。彼时,他的父亲尚只是晋王世子的身份,名为司马炎。时光荏苒,到了咸熙二年十二月之际,魏元帝曹奂毅然决然地将那至高无上的皇位禅让于司马炎。也就在同一年,司马炎顺利登基称帝,定立国号为“晋”,此即为后世所熟知的晋武帝。自此,一段新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之后,朝堂之上众臣对于储君这一关键人选纷纷发表着各自迥异的看法和观点。一时之间,朝中因储君之争而暗流涌动、人心惶惶。为了能够迅速稳定住当前动荡不安的朝局局势,避免引发更大规模的混乱与纷争,泰始三年之时,司马炎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将自己年仅九岁的嫡次子司马衷册立为储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司马炎渐渐发现太子司马衷的资质实在是过于愚钝,难以担当起未来国君治理天下之大任。于是乎,他心中开始萌生出想要更改储君人选的念头,并打算改立同样身为嫡子且更为聪慧机敏的次子司马柬为新的储君。但这个计划却遭到了武元皇后的极力劝阻,在武元皇后苦口婆心的劝说之下,司马炎暂且打消了更换储君的想法。
时光荏苒,转眼间便来到了泰始八年(公元 272 年)二月。就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时节里,一场盛大隆重的婚礼在宫廷之中举行——太子司马衷正式迎娶了开国重臣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为太子妃。这场婚姻不仅是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姻,更承载着诸多政治因素与利益考量。
此后多年过去,终于到了太熙元年(公元 290 年)四月二十日这一天。久病缠身的晋武帝司马炎终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病榻之上留下一道遗诏,命令太尉杨骏负责辅佐朝政事务。紧接着,太子司马衷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登上大宝,成为了新一任的皇帝,后世史书称之为晋惠帝。司马衷继位之后,立即册封其太子妃贾南风为尊贵无比的皇后;同时,又将自己的长子广陵王司马遹封为太子,以确保皇位得以顺利传承。此外,他还不忘尊崇自己的继母皇后杨芷,赐予她皇太后的崇高地位。至此,西晋王朝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等待它的究竟会是怎样一番命运呢?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话说那杨骏,深知宫廷之中局势多变、风云诡谲,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乱。于是乎,在晋武帝驾崩这等关键时刻,他当机立断,迅速搬入宫内的太极殿,以便就近处理各类政事。自踏入那太极殿之门起,杨骏便足不出殿,日夜操劳,一心只为稳定朝局。
不仅如此,杨骏为保自身安全无虞,更是征调了百名虎贲卫士中的精锐之士,将他们部署在太极殿四周严密防守。这些虎贲卫士个个身强体壮、武艺高强,手持利刃,威风凛凛地站立着,使得整个太极殿都笼罩在一片森严的氛围之中。
而另一边,汝南王司马亮却因忌惮杨骏权势滔天,竟不敢贸然入宫吊唁。他只能站在大司马府门外,遥望着皇宫方向,暗自垂泪,为晋武帝的离世悲痛不已。然而,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此时,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趁机捏造谣言,诬陷汝南王司马亮正密谋起兵讨伐杨骏。
消息很快传到了杨骏耳中,他不敢掉以轻心,急忙与太后杨芷一同商议应对之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二人决定先下手为强,由晋惠帝亲自下旨征调军队前去攻打汝南王司马亮。
接到旨意后,领兵将领石鉴却并未立刻遵命行事。他深知此事牵涉到宗室内部纷争,一旦处置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石鉴以涉及宗室之事关系重大为由,坚决拒绝出兵。与此同时,汝南王司马亮本就无心与杨骏正面交锋,得知此讯后,更是惊惶失措。为避免遭受鱼池之殃,他当机立断,趁着夜色掩护,率领亲信部众匆匆逃离京城,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回自己的封地。
时光荏苒,转眼已至五月。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里,晋武帝司马炎终于得以入土为安,被安葬在了峻阳陵。随着葬礼的结束,宫廷内外看似暂时恢复了平静,但实则暗潮涌动,各方势力依旧在暗中较劲,一场更大的风暴似乎正在酝酿之中……
太熙元年(公元 290 年)八月,阳光炽热地洒在洛阳城的大街小巷,仿佛要将这座古老的都城烤化一般。就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西晋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晋惠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