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网游竞技 > 徐氏略记 > 东晋大臣徐浩

东晋大臣徐浩

    刘裕冷静地分析道:“如今局势已然大变,人心所向皆是桓玄。此时贸然起兵,只怕胜算渺茫啊!”面对刘裕的直言相劝,刘牢之却不以为然,执意要孤注一掷。



    与此同时,何无忌也前来询问刘裕关于自身前途的问题。只见刘裕略作沉思,然后缓缓说道:“依我之见,刘牢之此番行动必败无疑。你不妨跟随我一同返回京口,暂且观望形势发展。倘若桓玄能够恪守晋臣之节,我们便可辅佐于他;但若他心怀不轨,妄图篡权夺位,那时我便与你携手共讨逆贼。”



    何无忌闻听此言,觉得甚有道理,当即听从了刘裕的建议,与他一同踏上了返回京口之路。而另一边,刘牢之由于未能获得其他幕僚的有力支持,最终兵败如山倒,走投无路之际,只得含恨自尽。至此,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将,就这样黯然落幕,令人不禁唏嘘长叹。



    兴举义兵



    自桓玄得势之后,他便开始居功自傲,不仅身居高位,独揽大权,还大肆任用桓氏家族的子弟担任朝廷内外的重要职务。更为过分的是,他毫不留情地诛杀了一大批曾经效命于北府军的老将们,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显然有着篡夺皇位的野心。



    时间来到元兴二年(公元 403 年),刘裕奉桓玄之命前去征伐发动叛乱的卢循。经过一番激烈的鏖战,刘裕最终成功地击溃了卢循的叛军。然而,就在此时,何无忌悄悄地前来拜见刘裕,并极力劝说他立即在山阴县起兵,直接对桓玄展开讨伐行动。但刘裕却有着自己的深思熟虑,他认为应当静待桓玄正式篡位之时,再选择在建康附近的京口起兵,如此一来胜算更大。因此,尽管何无忌苦口婆心地劝诫,刘裕还是并未采纳他的这一建议。



    同年十二月,桓玄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欲望,公然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楚,彻底打破了东晋王朝原有的政治格局。



    元兴三年(公元 404 年),刘裕和何无忌一同返回京口。在这里,他们秘密商议着如何讨伐桓玄,以恢复晋朝的统治秩序。经过反复的谋划和权衡,刘裕决定联合刘毅、王懿、孟昶以及檀凭之等志同道合之人共同起兵。



    终于,在二月乙卯日这一天,刘裕率领众将士正式举起了义旗。他们士气高昂,锐不可当,仅仅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顺利地攻占了京口和广陵这两座军事要镇,牢牢掌控住了局势的主动权。这场起义如同一把熊熊燃烧的烈火,迅速蔓延开来,点燃了人们反抗桓玄暴政的希望之光。当时,何无忌极力向刘裕推荐了刘穆之,认为他具备出色的才能,可以担任刘裕的主簿一职。刘裕欣然采纳了这一建议。此后不久,刘裕率领军队势如破竹地攻陷了建康城。桓玄见大势已去,只得仓皇出逃至江陵。刘裕趁胜追击,迅速在建康以武陵王司马遵之名承制建立起行台。



    司马遵对何无忌的表现赞赏有加,于是任命他为辅国将军以及琅邪内史等重要职务。同时,还将司马道子府上的精锐兵力调拨给他,命令他与刘道规一同在刘毅的统领之下继续追击桓玄。



    桓玄一路向西逃窜到江陵之后,留下了何澹之等将领镇守湓口这个战略要地。然而,何无忌和刘道规并没有被敌人的防守所吓倒。就在四月庚戌日这天,他们果断出击,在桑落洲一带与何澹之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尽管何无忌事先已经得知何澹之本人并不在前来进攻的船舰之上,但他依然毫不畏惧,沉着冷静地指挥着己方军队奋勇杀敌。双方在江面上你来我往,喊杀声震耳欲聋。一时间,箭如雨下,刀光剑影交错闪烁。然而,尽管局势紧张,但众人仍然力劝刘道规全力以赴地发动攻击。他们深知,只有通过积极的攻势才能增强己方军队的士气,同时打压敌军的威风。就在此时,战场上风云突变!何无忌等人奋勇作战,成功地夺取了前来进犯的敌船舰。随后,他们更是高声宣扬,声称敌军将领何澹之已经被他们所俘虏。这一消息犹如一道惊雷,瞬间传遍整个战场,令敌军军心大乱、惊恐不安。



    趁着敌军陷入混乱之际,何无忌果断抓住时机,与刘道规一起率领大军乘胜追击。他们如猛虎下山一般,势不可挡,最终以雷霆万钧之势大败何澹之的部队。这场胜利不仅让他们士气大振,更使得敌军闻风丧胆。紧接着,他们一鼓作气,接连攻克了湓口和寻阳两座重要城池。



    在寻阳城中,他们还找到了晋室宗庙的神主,以及武康公主和琅邪王妃褚灵媛。这些人都是晋朝皇室的重要成员,对于稳定局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于是,何无忌等人小心翼翼地护送着她们返回建康,希望能以此进一步巩固朝廷的地位。



    时间来到五月癸酉日,这一天注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关键时刻。何无忌与刘毅、刘道规等人在峥嵘洲遭遇了桓玄亲自率领的精锐军队。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一时间,杀声震天,硝烟弥漫。但经过一番激烈鏖战,桓玄的军队终究难以抵挡何无忌等人的勇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