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的战船则显得低矮脆弱。双方刚一接触,刘毅的战船就如同纸糊一般,瞬间破碎损坏。这种明显的实力差距让刘毅麾下的将士们惊恐万分,纷纷惊慌失措地躲避。卢循和徐道复见状,抓住机会,顺势发动猛烈攻击,横冲直撞。一时间,刘毅的战船接二连三地被撞毁击碎。无奈之下,刘毅只得匆忙丢弃战船,登上岸边,狼狈地徒步狂奔逃回营地。跟随着他一起逃回来的士兵仅有几百人而已,其余大部分人马都不幸落入敌手,成为了俘虏。
卢循亲自对所俘获的敌军士兵展开了审讯工作,通过一番盘问,他获知了一个重要情报——刘裕已然返还至建康。这一消息让卢循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警觉与戒备之意,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产生了退兵返回寻阳的想法,并打算攻占江陵,进而占据江、荆二州之地,以此来和东晋朝廷形成对峙之势。
然而就在此时,唯独徐道覆持有不同意见。徐道覆认为应当趁着当前己方军队士气正旺之际,迅速进军,一鼓作气地攻打敌人。于是乎,两人针对此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样你来我往持续了数天时间。最终由于徐道覆气势更为强盛,态度也异常坚决,卢循无奈之下只好听从了他的建议,随即下令全军将战船连接起来,浩浩荡荡地向东挺进。
原本按照徐道覆最初的计划,是想要直接进兵新亭,然后烧毁所有船只,不顾一切地奋勇直冲上去。但偏偏卢循此人性格较为谨慎,不敢轻易冒如此巨大的风险,所以一直犹豫不决,迟迟未能采取行动。不仅如此,卢循还对徐道覆说道:“咱们这支军队尚未逼近建康,就已经听闻那孟昶因为惧怕灾祸降临而选择自我了断。由此可见,如今的东晋都城必定已是人心惶惶,一片混乱。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急于求成去打一场硬仗呢?这样只会白白增加我方将士们的伤亡啊!”
面对卢循这般说辞,徐道覆虽然内心仍旧坚持自己的看法,但终究还是没能成功说服对方改变主意。他只能满心不甘地退到一旁,暗自叹息道:“看来此次大事定然会被卢公所耽误,最终恐怕难以成事啊!若是能够任由我独自统率大军纵横驰骋,凭借我的能力,要成为称霸天下的英雄豪杰简直易如反掌,夺取整个天下就如同翻转手掌一般轻松啊!”
而在另一边,刘裕深知此次卢循所率之军来者不善,其气势汹汹、锐不可当,建康城极有可能成为他们的下一个攻击目标,想到此处,刘裕心中不由得惶恐不安起来。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他不敢有丝毫懈怠,经过深思熟虑后,当机立断地做出决策——在石头城一带迅速设立起坚固无比的栅栏。与此同时,他还想方设法地去阻断祖浦这个至关重要的通道,期望能借此构建出一道坚如磐石般的防线,从而有效地阻止卢循军队继续向前推进。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卢循就亲自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批战船气势汹汹地朝着这些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然而,让卢循始料未及的是,刘裕一方早已做好了万全准备,防守异常严密,无论他如何指挥手下将士们发动一轮又一轮的强攻,最终都只能是以失败收场。更为糟糕的是,就在双方激战正酣之际,突然间天空中狂风大作,刹那间一股狂暴至极的大风席卷而来。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令卢循麾下众多战舰顿时失去了控制,在狂风巨浪的肆虐之下纷纷被掀翻,无数士兵因此落水溺亡,场面惨不忍睹。
眼见强攻不成且损失惨重,卢循只得下令撤军至南岸重新整队布阵,企图再次发动进攻。但事与愿违,即便调整了战术,他们依然无法突破刘裕部队的铜墙铁壁,在南岸的交战中再度遭遇惨败。接连受挫后的卢循恼羞成怒,干脆放弃直接攻打建康,转而挥师进攻京口,并纵兵四处抢掠周边各县。可惜的是,尽管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但实际上并未获得多少实质性的战果和收获。
面对着眼前这一连串的失利,卢循不禁感到有些心灰意冷,他转头对着身旁的徐道覆无奈地说道:“如今我军已然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实在难以重振雄风啊!依我看,不如暂且退守寻阳,然后集中兵力共同攻取荆州。待我们在荆州站稳脚跟之后,再慢慢积聚力量与京城方面展开长期抗衡,或许还有一线胜机可言。”
于是他们便从蔡洲一路向南狂奔而去,再次成功地占据了寻阳这个地方。刘裕当机立断,首先派遣众多勇猛善战的将士们对那些贼兵展开紧追不舍的追击行动,而他自己则亲自统率着庞大的主力军紧随其后,继续向前猛烈进击。最终,他们又一次在雷池这个地方与卢循所率的敌军遭遇,并经过一场激烈的鏖战之后,成功地将其击败。
与此同时,徐道复带领着多达三万名士兵,气势汹汹地朝着江陵逼近而来。这突如其来的威胁使得江陵城内瞬间陷入一片惊恐和喧哗之中,各种谣言也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有人传言说:“卢循已经攻陷了京城,特地派遣徐道复前来镇守荆州呢!”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江陵当地的士人和民众们全都深深感念刘道规之前焚烧书信的仁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