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网游竞技 > 徐氏略记 > 东晋大臣徐宁

东晋大臣徐宁

遭遇了一场极其惨烈的溃败,损失可谓异常惨重!司马流本人更是不幸战死沙场,令人扼腕叹息。然而,朝廷并未因此退缩,旋即命令桓彝率军继续进击讨伐叛军。



    桓彝深知宣城的城防甚是薄弱,难以抵御叛军的猛烈进攻,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果断决定先行撤退至广德暂作休整。可是,局势依旧不容乐观,广德似乎也并非久留之地。于是乎,桓彝再次做出决策,率领部队退守泾县,并在乌溪岭迅速构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准备以此来顽强抵抗叛军的攻击。



    就在这战火纷飞、人心惶惶之际,许多州郡眼见叛军气势汹汹、锐不可当,心中不禁生起怯意,纷纷派出使者前往叛军营地,表示愿意求和并归顺于他们。就连桓彝手下的一些部将见此情形,也开始劝说他不妨暂且佯装与叛军议和,以此避开叛军锋芒正盛之时,从而保全自身实力。



    然而,桓彝听闻此言后却是怒发冲冠,厉声痛斥道:“我身受国家的深厚恩泽,理应为国捐躯,至死方休!怎能容忍自己忍受屈辱和玷污,去与那些丑恶叛逆之人互通消息?即便最终不能战胜敌人,这也是命中注定之事罢了!”言罢,桓彝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奋勇抵抗到底,毫不退缩。



    紧接着,桓彝派遣麾下得力将领俞纵牢牢守住泾城的重要门户——石兰。谁曾想,那狡猾的苏峻竟然暗中调遣兵力,从东南方向出其不意地发起了包抄袭击。尽管俞纵指挥有方,将士们拼死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石兰防线还是被叛军攻破。



    叛军乘胜追击,直逼泾城城下。此时的泾城已然成为一座孤城,形势岌岌可危。但桓彝毫不畏惧,亲自登上城头指挥作战,坚决拒绝了叛军的多次劝降。城中军民在他的激励下,同仇敌忾,誓与城池共存亡。奈何双方力量悬殊实在太大,经过数日激战,泾城最终还是被叛军攻破。在那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撤退路途之中,他遭遇了穷凶极恶的叛军袭击。尽管他拼尽全力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最终惨遭叛军残忍杀害,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五十三岁这一年。



    这位不幸遇难者离世之后,宣城有位名叫纪世和的义士听闻此事,内心悲痛不已。出于对逝者的敬重与怜悯之情,纪世和不辞辛劳地收集起他的遗骸,并将其妥善安葬在了城北小镇的东门渡处。



    时光荏苒,局势变幻莫测。不久之后,苏峻率领大军攻入了南京城,一时间城中人心惶惶。而原本掌握朝政大权的庾亮见势不妙,只得匆忙出逃以避祸端。自此,苏峻得以独自掌控朝廷政权,一时之间权势滔天。



    然而好景不长,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仅仅只过去了些许短暂的日子,历史的车轮便来到了咸和四年,即公元 334 年。在这一年里,苏峻那令人发指的恶行,就如同瘟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终于引发了众人心中压抑已久的愤怒与反抗之火。



    此时,远在荆州之地的刺史陶侃挺身而出,他深知苏峻之恶若不除,天下百姓将永无宁日。于是乎,他毅然决然地联合起江州刺史温峤,两人共同商议对策,并积极集结兵力,组成了一支实力雄厚、气势如虹的强大联军。这支联军宛如钢铁洪流一般,带着满腔的正义与怒火,向着苏峻所在之处汹涌而去。



    双方军队一经交锋,便是一场惊心动魄、天昏地暗的激烈鏖战。战场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交错闪烁,鲜血染红了大地。每一个士兵都拼尽全力,舍生忘死,只为能早日铲除苏峻这个祸害人间的恶魔。



    经过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联军将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战术,逐渐占据了上风。最终,他们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攻破了苏峻的防线,成功地剿灭了苏峻及其势力。这场胜利不仅为饱受苦难的天下苍生除去了一大害,更让人们看到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希望之光。



    而在同一时期,江左地区有八位名士被世人称为“江左八达”。其中之一的桓彝,其出身可谓显赫非凡。他来自于传统的儒学世家——谯国桓氏,乃是经学大师桓荣的嫡系九世孙。自小生长在这样一个充满浓厚学术氛围的家庭环境之中,桓彝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饱览了众多儒学经典着作。对于那些源远流长的礼教规范,他更是心怀敬意,心悦诚服。



    然而,世事变迁无常。当时正值玄风盛行的东晋士族社会,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那些曾经被视为金科玉律的古板保守的儒家行为方式,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已经难以在社会上站稳脚跟。面对如此巨大的变革浪潮,桓彝又将会如何抉择呢?于是,为了能够跻身东晋的上流社交圈,桓彝毅然决然地决定改变自己原有的处世之道。他暂且将儒家的教条搁置一旁,转而附庸起当时流行的玄学之风,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名风格独特且出挑的玄学青年。



    自此以后,裸奔、酗酒、身着奇装异服以及披头散发等一系列惊世骇俗的举动,逐渐构成了桓彝日常生活的主旋律。他的这些大胆行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