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网游竞技 > 徐氏略记 > 南朝宋大臣徐湛之

南朝宋大臣徐湛之

战斗持续多日,双方均伤亡惨重。但在徐湛之和刘劭的顽强坚守下,最终成功击退了索虏大军,保住了京城的安宁。



    元嘉二十八年(公元 451 年)的春天,大地逐渐从寒冬中苏醒过来,处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就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鲁爽兄弟率领其部下毅然决定归顺大宋王朝。



    说起这鲁爽,那可是鲁轨之子,出身将门世家。此次归降之举,无疑给宋朝带来了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战略优势。而面对这样的情况,徐湛之展现出了非凡的气度和智慧。



    徐湛之深知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各方势力的团结与合作,因此对于鲁爽等人的归顺,他不仅给予了特别优厚的奖励,还欣然接纳他们,完全没有因为个人恩怨而意气用事。这种以大局为重、不计前嫌的胸怀,着实令人钦佩不已。



    然而,经历了此事之后,徐湛之却萌生出了退隐乡间的念头。或许是厌倦了朝堂之上的尔虞我诈,又或许是想要远离尘世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于是,他向皇帝上书乞求辞官归隐,但这一请求并未得到应允。



    尽管未能如愿退居乡村,但徐湛之依旧秉持着忠诚勤勉的态度继续为朝廷效力。不久之后,他的职位发生了变动,转任尚书仆射,并兼任护军将军一职。



    与此同时,在朝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尚书令何尚之。何尚之见徐湛之身为皇亲国戚,深受皇上的宠爱和信任,便心生一念,欲将繁杂的朝政统统交予徐湛之打理,自己则可以落得个清闲自在。自此以后,所有的上书申诉之事,何尚之都不再过问处理。



    面对何尚之此举,徐湛之并没有盲目接受。他依据《职官记》以及相关法令指出:尚书令乃是统领朝廷内外大小事务之人,需对全局进行掌控调度。只有当尚书令职位出现空缺时,政务才会由仆射来负责管理。言下之意便是,如今既然有尚书令在位,那么处理朝政之事仍应由何尚之承担主责。正因如此,他毫不犹豫地将繁重的政务一股脑儿全部推卸给了何尚之。而何尚之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担子,他同样选择了推脱。就这样,两人你来我往,互相推诿着本应由他们承担的责任。



    此时,御史中丞袁淑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毅然决然地上奏朝廷,强烈要求将这两个不负责任的官员一并免去官职。这份奏折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朝堂之上引起轩然大波。



    然而,刘义隆在接到这份奏折之后,经过深思熟虑,最终还是下了一道诏书。诏书中明确指出:“尚书令与仆射乃是负责具体处理朝政事务之人,理应齐心协力、各尽其职。可如今你们二人不仅未能如此,反而相互推诿,这种行为实难容忍,必须予以纠正!不过,考虑到前朝遗留下来的朝政较为混乱且存在诸多错谬之处,才致使今日出现这般状况,故此次暂且破例不对你们加以追究。但从今往后,务必详加匡正自身之行,切不可再犯类似错误!”



    既然圣上已经发话,那便只能照办。于是,刘义隆下令让徐湛之和何尚之共同受理来自下方的上书。尽管名义上何尚之身为尚书令,地位高于徐湛之,可实际上真正掌控朝政大权的依旧是徐湛之一人而已。



    在此之前,刘湛因罪遭诛,殷景仁不幸离世。此后,刘义隆先后委任沈演之、庾炳之、范晔等人为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再度发生变化。先是范晔惨遭杀害,紧接着庾炳之便被免职。不久之后,沈演之与何禹之也相继离世。



    就在众人以为朝中局势会因此陷入动荡之时,江湛异军突起。他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手段,成功坐上了吏部尚书的宝座,并与徐湛之一同掌握了朝中的重要权力。自此以后,世人便将他们合称为“江徐”,足见其影响力之大。



    刘义隆身患疾病,身体每况愈下,徐湛之便频繁地进宫侍奉他,悉心照料其医药之事。然而,就在这期间,那令人震惊的二凶巫蛊事件竟然败露了出来!皇上得知此事之后,怒不可遏,心中萌生出了废弃长子刘劭,并赐予次子刘浚死罪的念头。



    说来也怪,三子刘骏并不受皇上的宠爱,故而屡屡被派遣出使外藩,无法长期居住在京城之中。



    此时,南平王刘铄与建平王刘宏一同深得皇上的喜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铄的妃子正是江湛的亲妹妹。于是乎,她便时常在皇上面前劝说,力荐立刘铄为太子。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了元嘉末年。刘义隆下令将远在寿阳的刘铄召回京城。可当刘铄抵达京城之后,刘义隆却突然改变了主意,转而想要立刘宏为太子。但与此同时,他又觉得刘宏的长幼次序有所不妥,因此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长时间的讨论商议始终未能做出最终的决定。



    在此期间,刘义隆常常与徐湛之屏退左右旁人,两人单独聚在一起共商大事。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彻夜不眠,一直讨论到天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