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和尚书令徐湛之处死,以谢天下。但可惜的是,刘义隆并未应允刘劭的这个提议。
没过多久,北魏方面派遣使者前来请求两国联姻。刘义隆为此专门召集了包括刘劭在内的一众大臣和民众共同商讨此事。令人意外的是,在场众人几乎一致表示赞同这门亲事,唯有江湛站出来坚决反对。他振振有词地说道:“戎狄向来不讲信用,万万不可与之联姻!”
听闻此言,本就对江湛心怀不满的刘劭顿时怒发冲冠。只见他当着众人的面,毫不留情地对着江湛厉声呵斥起来。待到散朝之后,刘劭更是余怒未消,竟然命令身边的侍从一拥而上,粗暴地推搡起江湛来。一时间,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异常,众人皆噤若寒蝉,不敢多言一句。
刘劭打从心底里憎恶江湛,这种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强烈。他时常在刘义隆面前进谗言,断言江湛乃是心怀叵测的奸诈小人,绝不可将其视作心腹亲近之人。然而,刘义隆深知臣子间的矛盾若不加以调和,势必会影响朝堂的稳定,遂有意缓解二人紧张的关系。为此,他特意安排刘劭的第三个儿子刘伟之迎娶江湛的第三个女儿,以期通过联姻来化解彼此的嫌隙。
可尽管如此这般精心谋划,刘劭对于江湛的看法却丝毫未变。他依旧视江湛如眼中钉、肉中刺,每每提及此人,总是满脸怒容,言辞激烈地抨击其种种不是。
再来说这刘劭,因母亲袁皇后之事而深陷执念之中。想当年,那袁皇后天生善妒,眼见着刘义隆独宠潘淑妃一人,心中自是愤愤不平,积怨日深之下终至病倒,撒手人寰。自那时起,刘劭便对潘淑妃以及她所生之子刘浚恨入骨髓。
而刘浚深知自己处境艰难,生怕日后遭到刘劭报复,故而对刘劭百般谄媚讨好,刻意迎合其心意。起初,刘劭对刘浚的殷勤举动嗤之以鼻,但久而久之,见刘浚态度诚恳,且事事顺着自己,两人的关系竟也慢慢有所缓和。
刘义隆即位后,深知农业乃国家之根本,遂将其视为重中之重,大力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在此期间,江南一带的农田得到开垦,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粮食产量逐年递增,百姓们安居乐业。
然而,就在这看似太平盛世的背后,一场宫廷阴谋却悄然酝酿着。在吴兴这个地方,有一名唤作严道育的女子,此人自诩拥有通灵之术,能够与神灵沟通。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劭的姐姐东阳公主听闻了严道育的名声,对其神通深信不疑,于是便将她引荐给自己的弟弟刘劭。
刘劭初见严道育时,只见她举止端庄,言辞神秘,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敬畏之情。随着交往渐深,刘劭愈发觉得严道育所言非虚,对她更是言听计从。而此时的刘浚和刘劭兄弟二人,私下里时常犯下一些过错,但因惧怕被父亲刘义隆知晓,终日惶恐不安。于是乎,他们想到了求助于严道育,请她施展法术,祈求上天保佑这些秘密永不败露。
严道育欣然应允,此后每日每夜都在密室之中虔诚地念诵咒语。一段时间过后,她告知刘劭已然向上天祈愿成功,那些见不得光之事定然不会被泄露出去。刘劭闻此大喜过望,对严道育的敬仰之情愈发深厚,甚至尊称其为“天师”。
不仅如此,刘劭还指使严道育制作了一个刘义隆模样的巫蛊人偶。这个人偶面目狰狞,周身插满了铁钉与符咒。而后,刘劭命人趁着夜色将这人偶偷偷掩埋在了含章殿前方的地下。
说起这巫蛊事件,其实早在多年以前便已埋下伏笔。当时,东阳公主府上有一奴仆名唤陈天兴,公主的婢女王鹦鹉竟与其私通,且后来还认陈天兴做了干儿子。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王鹦鹉、陈天兴以及黄门郎庆国三人皆牵涉进了此次的巫蛊之事当中。刘劭为了掩人耳目,索性任命陈天兴为东宫的副队长,使其得以名正言顺地留在宫中。
待到东阳公主驾鹤西去以后,依着规矩,王鹦鹉理应外嫁他人。然而,刘劭却忧心忡忡,生怕那巫蛊之事会经由王鹦鹉之口走漏风声。于是乎,他竟然背着刘义隆,暗箱操作,将王鹦鹉许配给了刘浚府上的沈怀远。
这一切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但终究还是没能瞒过临贺公主的法眼。临贺公主瞅准时机,悄悄地将此等秘事告知了刘义隆。刘义隆闻听之后,龙颜大怒,立刻知晓了刘劭让陈天兴出任东宫队长一事。盛怒之下,他当即便派遣使者前去质问刘劭:“你为何如此匆忙地将一个区区奴才擢升为东宫队长?究竟所为何故?还有那王鹦鹉,你又将她嫁到了何方?”
面对父亲的诘问,刘劭心中虽慌,但表面上仍强作镇定。他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地寻找着合适的说辞来应对。只见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连忙回答道:“父王息怒!儿臣之所以提拔陈天兴为东宫队长,实在是因为此人曾屡次向我恳求,言辞恳切,令儿臣实在于心不忍,难以回绝啊。再者,这陈天兴身材魁梧,体格健壮,想来定能为我效犬马之劳。至于那王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