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陛下您不愿意铲除石虎这个隐患,那么我可以断言,咱们国家必定难以再像以往那样岁岁举行祭祀大典,更无法保证宗庙香火代代相传、绵延不绝啊!”可惜的是,石勒并没有听取这番肺腑之言。
待程遐退朝之后,他忧心忡忡地找到徐光,并对其说道:“主上刚刚竟然说出那般言语,如此一来,太子必然会身陷险境,这可如何是好啊?”徐光听后眉头紧皱,神色凝重地回答道:“石虎此人向来对我们二人心怀怨恨,恨到甚至咬牙切齿的地步。照此情形发展下去,恐怕不仅仅是国家面临危机,就连我们自家也难逃灾祸。因此,我们必须赶紧谋划出既能保国安邦又能护家安宁的万全之计策,绝对不能够坐以待毙,眼睁睁地看着灾难降临啊!”徐光再次恭恭敬敬地向石勒发问:“陛下您如今已经成功地扫荡并肃清了八州之地,在四海之内称皇称帝,本应意气风发、志得意满才对,可为何脸上总是挂着一副郁郁寡欢的神情呢?”石勒微微皱起眉头,长叹一声说道:“虽然朕已然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但吴蜀两地至今尚未被彻底平定,这天下依然四分五裂,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而且司马家族仍然盘踞在丹杨一带,并未完全灭绝。朕每每念及此事,心中便不禁担忧起来,生怕后世之人会因此而指责朕未能顺应天命、契合符录啊。一想到这些,朕就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故而常常面露忧色。”
徐光听后,略作沉思,然后拱手进言道:“依臣之见,陛下当前应当忧心的乃是心腹大患,哪还有闲工夫去顾及其他琐事呢!不知陛下意下如何?想当年,曹魏承接汉室的气运,乃是改天换地的一代雄主。即便后来刘备在巴蜀之地另立旗号,延续汉祚,也难以改变汉室气数已尽的事实。吴国纵然能够横跨江东,割据一方,但对于强大的魏国来说,又能造成多大的威胁呢?而今陛下您不仅囊括了长安和洛阳这两座古都,更是称霸中原地区,荣登皇位。那么司马家的那些子孙后代,与昔日的刘备相比又能有何不同之处呢?至于李姓一族,他们与东吴的孙权也不过是半斤八两罢了。既然如此,这所谓的符录若不归属于陛下您,难道还能另有他属吗?”也就是说啊,相较于这些而言,其余的那些忧患都还算是比较轻微的了。那石虎呢,可是仰仗着陛下您亲自传授指点的锦囊妙计和神机妙算呐!所以啊,普天之下众人皆言其英勇威武之姿仅仅稍逊于陛下您。然而,此人不仅性情残暴而且阴险狡诈,完全就是个见利就忘恩负义之人,丝毫没有像伊尹、霍光那般对君主的赤胆忠心。再瞧瞧他们父子俩吧,所封的爵位那叫一个显贵尊荣,手中掌握的权势更是力压整个王室。依我看呐,这人内心定然难以获得平静,常常怀有不满足的心思。就在近日,于东宫举办的私人宴席之上,他竟然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对皇太子轻蔑不敬的神态来。尽管陛下您一直秉持着宽宏大量、容忍克制的态度对待他,可我着实担忧一旦陛下您千秋万岁之后,咱们的宗庙恐怕会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啊!此乃关乎心腹要害的重大隐疾,恳请陛下务必深思熟虑一番呀!”石勒听后沉默不言,始终未采纳这番谏言。
咸和七年,公元 332 年七月二十一日,那一天注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石勒,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豪杰,最终也抵不过岁月的侵蚀,与世长辞。
然而,就在石勒离世之后,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争夺大戏随即拉开帷幕。石虎,这个野心勃勃的人物,毫不犹豫地劫持了太子石弘,并迫使他来到殿前。与此同时,他迅速下令收捕右光禄大夫程遐以及中书令徐光二人,并将他们交付廷尉治罪。紧接着,石虎又紧急征召石邃,命令他率领军队进宫宿卫。一时间,宫廷内外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文武官员们惊恐万分,纷纷作鸟兽散,各自逃命去了。
面对如此剧变,年轻而懦弱的石弘被吓得魂飞魄散,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恐惧。他深知自己根本无力掌控局面,于是涕泗横流地向石虎表示自己生性软弱无能,实在难以担当大任,恳请将皇位让予石虎。然而,石虎对于石弘的苦苦哀求置若罔闻,只是冷冷地回应道:“君王驾崩,太子继位,此乃千古不变之礼仪常规。”石弘见石虎心意已决,便流着泪再三坚决推辞。这下可激怒了石虎,只见他怒目圆睁,大声呵斥道:“倘若你果真无法承担起这份重任,那么天下之人自然会按照大义公理来行事,岂容你在此刻预先妄言退让!”
在石虎的威逼之下,石弘无奈只得即位称帝。随后,他宣布大赦天下,试图以此来稳定人心。可惜事与愿违,这场风波并未就此平息。很快,程遐和徐光便惨遭杀害,命丧黄泉。更为令人震惊的是,当天夜里,石勒的遗体竟被悄然秘密地埋葬于一处幽深的山谷之中,至于具体位置,则无人知晓。
时光荏苒,短短两年之后,石弘迫于石虎强大的压力,不得不选择禅位给他。然而,即便如此委曲求全,石弘及其母亲、兄弟们最终仍未能逃脱厄运,没过多久便一同遭逢杀身之祸。想当初,徐光明明早已清醒地洞察到了石虎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但终究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