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俩回到家附近,看看离下班还早;
老周车子龙头一偏,跑学校去了。www.huimengwx.com
明早还要去房管局办手续,得先把明早的课调一下。
周知一个人回到家,想起还有两个从黄文彬那里弄来的箱子,没好好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便躺在床上从空间里拉出插头,点亮空间中100瓦的大灯泡,顺便给笔记本电脑充电。
打开装满画轴的箱子,拿起最上面的一个白布包打开。
从里面抽出一个画轴出来。
在书桌上缓缓将画轴展开,一幅山水画出现在周知眼前。
画面是暗黄色的,应该是存世时间太久留下的痕迹。
但却遮不住满纸的青绿色,这是一幅青绿山水画,采用的是披麻皴的用笔技法。
或许是保管不当,有两三处边缘已经破损,周知仔细看了看,还好画心并未受到影响。
记得曾经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修复古画的工艺,几十年后都能修复,现在的装裱修复师应该更厉害吧?
得把箱子里这些画都整理一遍,改天送到荣宝斋去让人装裱修复。
周知看着画心有点不一样,打开手电照着画心一角仔细看了看;
哗!这是绢本画!
左上角空白处有一处题跋,“嘉靖十四年夏五月长洲 徵明题。”
仔细看了看印文,是一个写着‘文’字的印鉴。
周知的心脏砰砰的跳的很激烈,这特么是开门红啊,第一幅画就是文征明的;
还有三个印章,一个很模糊,看不出来是什么内容;另一个是什么听涛阁鉴藏;
还有一个倒是很明显,‘古稀天子之宝’,这颗印很出名;
玩字画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这是乾隆那老头的印鉴。
不说值多少钱,老文这厮的作品确实不多见,况且还有弘历同志的印鉴,必是真迹无疑。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啊,要是这些卷轴中能凑齐四大才子的画,那自己就牛批了。
这一箱子画,一边欣赏一边清理,看了几个小时才看了三分之二。
吃完饭,去外面遛了个弯,回来后继续清理。
到晚上九点多,终于把这箱书画清点完毕;
共计有画卷27幅,竟无一卷书法,周知有点奇怪,莫非这姓黄的不喜欢收藏书法作品?还是名人存世的书法作品太少?
也未如周知所愿集齐四大才子的画作,仅找到了一幅霸王枪传人伯虎兄的吹箫仕女图。
不过这已经让周知大为满意了。
其中有清代画家16幅,周知觉得清代的不怎么值钱,只是把破损比较大的挑了出来,准备送去荣宝斋重新装裱。
年代最久远的是一幅已经模糊到看不清原画的山水画,仅在右上角辨认出‘李成’二字;
但这图上的印章却不少,大约数了一下,有十一枚之多,也是模糊的看不清印文;
周知想了半晌,脑海中没李成这个人的信息;
但也不敢轻视,这古画,印章越多说明作者名气越大,就越有收藏价值。
意犹未尽的盖上箱盖,周知目光投向最后一个木箱。
这箱子里,又会给他带来什么惊喜呢?
怀着期盼的心情,周知打开最后一个箱子。
箱子里是大大小小的包裹,有丝绸的、粗白布的、有红布的、也有蓝布的。
周知从最上面一个拿起,入手不重,十公分见方;
打开一看却是一个异兽钮木质印玺,好奇的看向印文,九叠篆?
这玩意不多见啊!
记得师傅曾经说过,九叠篆起源于宋金时期,主要借鉴于道教的云篆文;
到明清之时,因为这种篆文秩序感极强,多用于皇室、官府的印玺之上。
这莫非是个官印?
但明清时期的木质官印,一般都是从九品以下的官员在用,应该没多少收藏价值;
但这印也太大了,正七品知县印才二寸一分、厚四分四厘;
这印有三寸三分,至少是六部一级才用这么大的印,远远超出了规制。
周知好奇的看向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