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的路演很成功,影院里毫无例外的场场爆满,观众和记者都给予了主创人员极大的热情。
原本在电影开机后唱衰兰展鹏不适合导演商业片的人,不是闭了嘴就是临阵倒戈,开始为他摇旗呐喊。
都说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即便是乏善可陈的剧本,只要有一个好导演,就能够通过其自己的讲述方式呈现出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故事,甚至有些三观不正的故事,都能在某些导演的鬼斧神工之下变成经典。兰展鹏就是其中之一。
原本俗套的喜剧电影,在兰展鹏的镜头里变成了黑色幽默,夸张的大特写、摇晃的跟拍、对比鲜明的撞色,所有不和谐的元素拼贴到一起却异常和谐,甚至让人想到了现代主义流派的文学作品。
影片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异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一部原本浅显的喜剧电影充满了哲学意味,更难得的是,兰展鹏的哲学并不是晦涩难懂的掉书袋,而是深入浅出的娓娓道来。
走出影院的绝大部分观众都意犹未尽,急切兴奋地和同伴探讨电影中的台词和镜头,想看兰展鹏笑话的人都变成了自来水,纷纷在网络上安利这部刚一开年就被评为“年度十佳”的电影。
然而,对于媒体来说,无论这部电影本身有多么出彩,也比不上兰展鹏本人的经历精彩,这半年来发生在兰展鹏身上的新闻都无一不是热点,是娱乐圈里大部分明星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巨大流量。
人们的好奇心,加之普莱为了制造话题维持电影的热度,并未对记者提问环节进行严格的筛选,因此每一场路演的访问环节,兰展鹏都会收到关于他个人的问题。
“请问您和姚女士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
“请问姚女士的孩子由谁抚养?”
“请问您和顾止先生现在是什么关系?”
……
类似的问题不断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下重复,兰展鹏心中郁结恼火,无论别人如何编排他这个人,他都无所谓,这是他决定入行的那一刻就想通的,既然要做一个公众人物,就要承受公众的舆论,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但姚子潇不是,小Nev更不是,他不能允许任何人用任何形式去伤害他的亲人。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死者为大’,我不希望有任何组织和个人宣传或评判我逝去的家人。至于孩子,那是我户口本上的人,请大家尊重我的家人,否则我将以法律手段捍卫自己和家人的权利。而且现在是我的工作时间,任何私人的问题我都不会回答。”
兰展鹏一席透着寒意的话掷地有声地砸向了对面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气氛一瞬间陷入了尴尬。
兰展鹏在剧组里向来严厉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但在平时无论是活动还是采访,他都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即便算不上温和,但也不至于像此刻这般字里行间透露着威胁。
几个没有见过什么风浪的小姑娘甚至不自觉向后退了半步,瑟缩起身子呈现出一副保护自己的姿态。
最后,还是制片人徐翰接过了话头,打着哈哈把话题转移回了电影上,气氛这才渐渐回暖。
兰展鹏在说这番话的时候,顾止就站在他的附近,中间只隔了一个人,正是徐翰。顾止比徐翰高了整整一个头,他的目光无遮无挡地落在了兰展鹏身上,贪恋地看着这个有些陌生的人。
从前他喜欢兰展鹏的温顺懂事,认为那就是兰展鹏的天性,可是现在他看到了兰展鹏的锋芒和利爪,却依然改变不了自己心底里的喜欢,而这种喜欢甚至要比过去更加浓墨重彩。
过去他以为自己喜欢的是解语花,可是现在他懂了,喜欢是没有类型的,你喜欢谁,谁就是你喜欢的类型。
他就是喜欢兰展鹏,喜欢他温柔的一面,也喜欢他凌厉的一面。原来在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他就已经喜欢上了这个人,只是他发现得太晚了。
被闪光灯和话筒簇拥的兰展鹏是如此锋芒耀眼,刺得顾止眼眶发酸,而此刻同样眼眶发酸的人不止顾止一个,还有在兰展鹏另一侧的魏澜。
———
活动结束后,兰展鹏没有随着大家回到主办方安排的休息室,而是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魏澜回过头的时候,恰好注意到了兰展鹏的动向,猜测他是要去洗手间,便也跟了上去。
虽然是公共场所,但主办方为了给这些公众人物行方便特意设计了路径,使主创团队能够从影院的另一个出入口自由出行,不被影迷和媒体打扰。
因此这边的休息室和洗手间都只有影院的工作人员和《回家过年》团队的人员,场地时分安静。
魏澜跟着兰展鹏走到了洗手间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原本下定的决心在这一刻突然开始动摇了。他已经很久没有和兰展鹏独处了,一是没有机会,二是没有脸面。
兰展鹏出事的时候,他气愤过,也纠结过,最后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沉默,甚至在事情刚发生的时候怨恨过兰展鹏的表里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