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并草草地记录着一些片段的灵感,以及对一些优先级没那高的事务的决策,譬如说吴兴县的金逢春——谢双瑶拿起的工作日志翻了翻,发现金逢春竟然如实地将自己‘不背锅’的决策过程写在了日记里,被抽查到还这样交了上来,也是让哭笑不,还不不对金逢春的诚实表示赞赏。
‘你想不一定对,但诚实是值夸奖的’,给金逢春做了批注。——其实金逢春想是对的,是打算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让基层吏目注意到促进农『妇』利益的重要『性』,如果不想让村里一女难寻,那唯独的办法是增加女人在农村的利益,至少要和在城里的利益齐平,否则拿什和城里的活竞争?
如果吏目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给女娘分田、分宅基地的阻力应当会大大地减少。而谢双瑶认为,在如今的报酬水平下,有一块自己的田地对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的农『妇』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但既然现在这套路被金逢春看穿了,而且还写在工作日志里送过来了,那谢双瑶要还坚持用这一招,感觉好像被金逢春给料中了一样,这不利于树立威严不说,而且也会让金逢春身边的底层吏目意识到的‘帝王术’。
这影响逐渐扩散开来,会影响到目前买活军还算是刚严肃的施政风气。是以思忖了片刻,还是在备忘录上记下自己的决策,‘以泉村为试点,给进城务工的女娘进行田地确权,并在泉村附近的村子里挑选一座,组织未婚女娘出做工,进行对比育,并加以舆论宣传,让基层明白村落女『性』流失的严重后果——必须要办报纸了’。
确实,必须要办报纸了,否则吴兴县这里的对比试验,很难传播到治下所有县城,还好现在有了林地,造纸厂也建了起来,唯一的难点只有铅活字——在铅活字被攻克之前,整洁雅观的报纸是没可被印刷出来的,而尽管谢双瑶也知道合金活字是发展方向,但从前的确没有足够的人手做这件事。
工匠学校开办之后,百姓中灵手巧的人才开始浮现,合金活字现在经是有眉目了,上次谢双瑶关注的候,人们是卡在了活字的数量上——泥活字不好用,金属活字才好用,其实现在这倒经是世界范围内的共识了,而且西方也倒腾出了合金活字的印刷品,古登堡圣经。
要说的话,古登堡圣经一两百前被印刷出来了,按说以大敏的工匠水平,倒腾出合金字模问题似乎也不大,但问题是……人家德语三十个字母,汉字有特几千个,这需要的字模数量压根不是一个量级啊!
如果不是买活军用简化字,降低了难度,从地搬迁来的老师傅会直接劝他们放弃活字印刷,现在只有福版书中最便宜的书坊会用活字印刷,也几乎只卖给地人——他们原本用的繁体字,字形实在复杂,用活字来印刷一个个有核桃大,印小了全糊成一团,看看不清。只糊弄一些偏远地区的地主老财。
若是要把活字模做精细……那该是要多少花销啊?只怕是连官办的书坊没有这个手笔吧,近万枚字模,这真的是人做到的事吗?听说江南一带倒是有些书坊有铜活字,那是当传家宝来看待的,即便如此,其效果也不过是和木刻雕版相当而。
不论如何,谢双瑶推广活字印刷的意是绝对坚决的,而且也看不上铜活字,坚持要搞合金活字,通过对字形和部首的简化,现在印刷匠大致有了一些思路,即按谢双瑶的要求,挑选出三千常用字来制作整体字模,而将其余的复杂用字以部首分解,进行小字模的浇筑——这个思路从前不是没有印刷工匠提出,但由于合金字模过于坚硬,无法雕刻只浇筑,一般的炉子没有这个高温,直到他们来到买活军这里,买活军有高炉,也有焦炭,炉温不是问题,这才有了浇筑部首字模,在框中加以装填,以此来组合复杂字的办法。
在这方面,谢双瑶的帮助几乎是零,说实话,买活军整出高炉不容易,完全是屡败屡战的结果,楚大财快把《巴铁手工用高炉炼铁技术大批量铸造工件》这视频逐帧背诵下来了,经过不断的试验最终这才整出了在本地行之有效的高炉。谢双瑶的资料库里并没有中国印刷术的发展什的,所以也完全不知道部首字模不行通。想到的办法是利用《通用汉字规范表》,把其中的一级字表铸模肯定是不会有错的,基本也足够满足日常所用了。
报纸快可以搞出来了,而且很明显并不会出现民间报纸林立的局面,不用买活军特意的限制,首先整出一整套铜活字的印坊不会多。连朝廷的邸报目前不是手抄是雕版,别处更不必说了,日报、周报这大范围发行的报纸,将只有买活军一家经营,而这在宣传政策、凝聚人上起到的作用不必说了。谢双瑶在报纸这个词上重重地画了两道线,又打开电脑,找到金逢春的档案表格,记下一笔。
‘自主意识强,厚黑学几乎无造诣,不主动为上级分担困难并卖人情,手腕还嫌僵硬,还需要在艰苦岗位上多锻炼’。
顺便给今与会的干部增添了些备注,这才关掉文档,拧开保温杯喝了口茶水,打从喉咙深处发出加班社畜的叹息,毅然新建了个空白文档。
“我们不用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