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第 100 章

始就摆明车马,亦步亦趋地跟在永兴帝身后的人。

    穆空青更是用自己的一个六元及第,为永兴帝拉开了发展海贸的序幕。

    既然都是亲信,那扒皮也不能扒太狠了,总得给这些追随者一点儿甜头嘛。

    而且……

    第一批赚得盆满钵满,后头才好宰外人不是?

    永兴帝给了穆空青一个满意的眼神。

    很好,很识相。

    不仅会做事,还很通人情世故,说话也好听。

    是个可造之材。

    而后直到出了紫禁城,穆空青才知晓究竟发生了何事。

    穆空青和谢青云两人跟在文大人与钱大人身后。

    户部左侍郎谢大人则落后一步,给二人低声解释了一番。

    就在他们商定船引定价的这段时间里,东南沿海又有一队商船靠岸了。

    这队商船的规模不小于前两次。

    最重要的是,这队商船同前两次到来的商船,并不属于同一个国家。

    有能力远渡重洋,组织起如此规模庞大的船队的国家,居然不止一个!

    由不得永兴帝不敏感。

    如今的大炎确实太平盛世,也许久未曾有过战乱,但这并不代表,永兴帝也是一位生于安乐的君主。

    先帝不算暴虐,但昏庸荒/淫却是十成十的。

    大炎开国也不过百余年。

    先前一番战乱之后,好容易养出的那口元气,几乎全部都在先帝朝被败了个一干二净。

    若非开国君主当年将蛮夷打得七零八落,几十年都没能缓过气来,就先帝那作妖的劲儿,大炎能不能有百年太平还不好说。

    而后先帝服散暴毙,十几岁的永兴帝匆忙即位。

    可以说,永兴帝整个前半生,都是在给他亲爹补窟窿。

    从穆空青当年在漠北的所见所闻来看,永兴帝也从未放松过对外敌的警惕。

    边军的刀枪一直都磨得锋利。

    如今北方边境还未能彻底安定,海外又突然出现了国力强盛的番邦。

    这种不在掌控范围内的情况,永兴帝绝不可能容忍。

    “如今我朝对番邦之事堪称一无所知,陛下自然忧心。”谢大人低声道。

    穆空青点头称明白。

    永兴帝的烦忧来源于对大海另一边的一无所知。

    穆空青的烦忧,则来源于对未来的知之甚详。

    虽烦忧之事源头不同,但也殊途同归。

    历史的进程已经彻底改变了,穆空青的心思不禁又活泛了起来。

    大炎的船队出海已是定局,那么在此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可以准备的呢?

    造船、火器这等就不说了。

    别说穆空青半点都不懂,就算他懂,也不可能掺和这事儿。

    大方面穆空青没法碰,从细微处着手却是可以的。

    比如在海上航行时最为稀缺的东西——淡水。

    如果要研究海水蒸馏装置的话,就必然需要用到玻璃。

    而玻璃出现之后,又有了随之而来的附带产品——望远镜。

    先前在估算商船出海成本时,占用商船位置最大的部分就是淡水。

    如今大型船只出海都会在船舱内配备水箱,一路上的所有用水都来源于此。

    若是可以解决一部分淡水问题,那么船只在出海时,自然就可以省下空间用以装载货物。

    哪怕不为货物,只为在船上淡水告罄之时能有一线生机,这海水蒸馏装置也是值得琢磨的。

    穆空青想起自己曾在某次展会上见过的设计。

    在船身四周,以前高后低的走向斜装上一圈玻璃。

    玻璃下方向内部弯曲,勾出一个类似水管的半圆形,尾部直接通向船舱内的储水箱。

    船只在航行过程中,海面被蒸腾出的水汽会自动凝结在玻璃上,然后顺着斜面滑进尾部储水箱内。

    一个非常原始的装置,当时只是作为趣味设计展出。

    因为透明玻璃可以批量制造时,蒸汽船已经诞生。

    蒸馏得到的淡水,对于蒸汽船所需要的淡水来说,算得上是杯水车薪,实在鸡肋。

    而在蒸汽船诞生之前,玻璃还属于奢侈品。

    没人会用昂贵的玻璃去折腾这些东西。

    不过,据穆空青所知,最早的玻璃制品出现在古埃及,历史非常悠久。

    而在地理大发现后期,就已经出现了由玻璃制造的望远镜等物品。

    这也就意味着,其实玻璃的制造,对于技术的要求其实并不高。

    至少以大炎当前的水平,只要找对方向,大量制造玻璃并不是难事。

    穆空青只知道玻璃的原材料有石灰石,对于具体应该怎么制造,却是除了火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