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之上,天下三分,东及南有大晋,西有车师,北有邑娄。三国盘踞,各自虎视眈眈,都想着有一天能够一统九州,开创新朝霸业。
永和十年,大晋京都。因坐拥东南富庶,大晋国内一片繁华,京都尤盛。
八月十五,大晋今上萧靖携诸皇子及百官至乌旭山祭天,祈求大晋国泰民安。
京都相府。
“小少爷,您吃点东西吧,您已经一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年仅十岁的文彦坐在书桌前,身边的陪侍冬九心疼说道。
今天是八月十五,此时京都城内一片喧哗,各家各户都在为这个团圆的日子而欢庆。唯有相府表现得格外冷清。所准备的家宴也与平常无异,这一景象想来也已经有十个年头了。
“我没有胃口,你下去吧。”文彦说罢便摆了摆手,冬九也不好再继续说什么便退出去了。
酉时,文渊来到松苑,看到正在书桌前发呆的文彦,不禁一声轻叹。“彦儿,今天是你娘的忌日,我们去前厅吧。”文彦回过神,看着身边的父亲,轻唤一声后便随着文渊离开了松苑。
面对这个小儿子,文渊眼里有时显现出一丝恨意,他与妻子结婚二十六年,妻子为文家育有三子两女,本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温馨祥和,无奈,却在生文彦的时候大出血而亡,若不是这个儿子,若没有这个儿子,他深爱的妻子,他想要保护的女人至今应该还好好的待在自己身边,相夫教子,其乐融融。但一想到妻子临终前的话,他不禁又转而对小儿子心生怜惜。
“相公,答应我,一定要万般疼爱这个孩子,孩子的成长我不能守在身边,所以玉儿希望你能够带上玉儿的那一份爱给予这个孩子,一定要保护好他,一生顺遂。”文渊回过神,看着走在身旁的儿子,仿佛妻子的话犹如昨日。“彦儿,来,爹抱着你。”说着文渊便将儿子一把抱入怀中,向前厅走去。
文渊与其妻共育有三子两女,大儿子文皓二十五岁,已结亲单独开府,目前任职兵部侍郎;大女儿文澜二十三岁,嫁与大理寺卿赵彬;二女儿文夕二十岁,嫁与镇国将军之孙姜钰;二儿子文赫十六,未成家,准备参加不久后秋闱。妻子墨玉在十年前生下小儿子死后,文渊一直未娶,每每夜深,文渊便独自在书房拿出妻子的画像,睹物思人,至深时,眼里总噙满泪水。
“拜过父亲。”见文渊来了,文皓朝父亲俯身。其余几人也随后向文渊请安。
“都坐下吧。”文渊放下怀中的文彦,向高位的妇人俯身“儿子给母亲请安”。
“嗯,你也坐下吧,今天你随今上参加祭天大典,本就忙了一天,都是一家人,无需过重。”说话的是文渊的母亲,也是当今今上的姑母端淑长公主。文渊应了一声便坐下了。
“孙儿见过祖母。”文彦走到长公主身边。“嗯,彦儿乖,来,坐祖母旁边。”
“今天是你们娘的忌日,也是中秋家宴,大家——”说到这里,文渊停了一下,想了想,“开饭吧。”说是中秋家宴,但一家人也只是各自低头吃饭,没有一人发声。许久
“爹,吃完饭,我想去沅河放灯。”文彦放下手中的筷子,拉了拉文渊的袖口。
“不许去,今日中秋,外面人很多,不安全,你就安心在家待着,等会儿结束后,爹去松苑陪你。”听文渊这么说,文彦没有说话,他转头看了一眼祖母,看着祖母脸上得无奈,他便慢慢的低下头。两个姐姐看着文彦,满是心疼,兄长看着也无奈的摇了摇头,他们知道,自从母亲死后,父亲便下令禁止文彦离开相府,就连文彦的书识都由父亲亲自教授。
因为没出过相府,每当听到下人们说外面哪里好玩、哪里有趣的时候,文彦便心生向往,而最多的要数沅河放灯了。
“冬九,送小少爷回松苑。”文渊没有继续看文彦,冬九也在应了一声后带着文彦离开了前厅,返回松苑。
“父亲,彦儿想去沅河放灯,你就让他去一次吧,如若是因为安全,一会儿,我与二弟一同陪着便是。”文皓看着父亲如是说道,他实在不忍自己的弟弟那般。听完文皓的话,文渊抬头看着文皓,眼神中充满着凌厉,文皓的妻子见状拉了拉丈夫的衣袖,示意丈夫不要再与公公起冲突。
离开前厅后,文彦便返回了松苑,他想去沅河放灯,他听院子里的下人说,沅河里放的许愿灯特别的灵验,好多人都会到沅河里面放灯许愿。他没有见过自己的娘亲,但他特别想见,他想对娘亲说好多好多话,想把对娘亲说的话放到许愿灯里,希望逝去的娘亲可以看到。
他低下头,从锦盒里拿出写给娘亲的话,恍然,他抬起头,眼里充满着坚定。
“冬九,我晚饭没吃饱,你去厨房里给我拿些食盒过来。”冬九应了一声便出去了。见冬九走后,文彦起身,他走到院外。“兰芝,冬九帮我去拿食盒了,你陪我去后院走走”站在门外的兰芝应了一声便跟在文彦身后。走到后院,文彦抬起头,今晚的月色,好美啊。
多年来,相府都是如斯般的冷清,无论各种节日,都是如此,好像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