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凤舞九天 > 第三千四百零六章 王者心态

第三千四百零六章 王者心态

    兵法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运用最多的,便是地利。

    

    天时对双方,一般都是平等的,人和,多数则是辅助作用。地利,则与两军相对息息相关,如何用之,向来是兵法中的重点。

    

    边疆与异族骑军对战,要考量地形高低,风向顺逆。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因素,越是大集团的作战,他的效果越为明显。

    

    队长将攻击的重点锁定在了两翼,是有详细考量的。霹雳罐的烈火,用水难灭,如果在中路,可能会影响同袍的出击。

    

    两翼突破,是最犀利的方法,前提是,器械队还有随时打击中路的可能。一旦敌军的重心发生偏移,进攻便接踵而至。

    

    战术核心,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含义。和之前的郝昭的指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为同袍指引进攻方向,控制战局。

    

    理解的不够深刻,代入曹军和李通的视角,一时就有些不知所措。陷阵军在两翼蜂拥而上,但随时有兵力,集结在后。

    

    每一次的攻击,无论是郝昭还是司马,都绝不会将变化用尽。后手,对战斗而言极为重要,保留变化,是正常不过的选择。

    

    陷阵之强,是老生常谈,但他具体强在何处,就必须与之有过对战之后,才能理解。李通就是其中一个,眼下颇有些进退维谷。

    

    在敌军霹雳罐的打击之下,两翼是站不住的,那不是人力可以抗衡的。但陷阵从两翼切入,必然伴随炮火延伸,如何以对?

    

    两翼发动反击?并不现实,远程力量,敌军处在强势。纠缠混战之时,一旦你不能对敌军的远程形成牵制,损失必定惨重。

    

    郝昭显然早就看清了这一点,包括那个临阵指挥的司马。他们进攻动作,无比决绝,对战阵形势,亦有着清晰的把握。

    

    没办法,李通沉思之后,应对之法唯有一个,退!不退的话,在一线与敌军纠缠,远程覆盖之下,一定是得不偿失之局。

    

    不甘,不服?都可以,都可以是你的真实情绪,但唯独不能让这种情绪,影响你的指挥。否则,承受的后果,还要更大。

    

    攻击一方,一般都是气势高涨,这是简单的军事原理。但在陷阵,却能展现出一种均衡,他们的攻势,时时刻刻,张弛有度。

    

    攻势不断,犹如河水流淌,极为强劲。可怕在于,他们的强劲,随时可以增大力度,不到必要之时,绝不会倾尽全力。

    

    这也是叶欢追求的战场最佳状态,后世的那本经典武侠,洪老爷子对郭大侠说过,一掌打出,十成力道,还有十二成,留在本身!

    

    那便是掌法的最高境界了,亢龙有悔,不在亢,恰恰在悔!

    

    武学上的道理,体现在战阵上,也是一般。陷阵前方的攻势,在青州营眼中,已经极为强大了,但他们都清楚一件事情。

    

    敌军若是想,随时可以发动,比眼前更加强大的攻击!保留实力,保留变化,是强军的天然素质,陷阵在此处,做的最好。

    

    郝昭手握战刀,不断接近前阵,此时的他,既是眼下战斗的最高指挥官,也是陷阵军最强的箭头,区别在于,需不需要。

    

    叶欢临阵,每每身先士卒,但也不总是冲击在前。一旦出击,就要摧毁敌军的最强一部,那是一种威胁,悬而不落,最佳。

    

    威胁,不出现永远比出现更加可怕,陷阵军士卒很明白这个道理。

    

    保留实力,保留变化,不代表前阵的士卒不竭尽全力,恰恰相反,进攻之中,参与进攻的士卒是心无旁骛的,只有杀敌。

    

    变化,都留给了他们的后续,我全

    

    力以赴,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极致。至于后续的变化,那是友军的事情,也是对敌军的威胁。

    

    表现在战场上,就是李通企图利用狭窄地带,阻击陷阵军的想法,根本无法实现。敌军用更完美的战术变化,将之彻底击碎。

    

    在司马的指挥之下,前阵的陷阵士卒不断挺进,两翼前进,器械队跟进,骑军的坚阵掩护远程,陷阵为之,丝毫不乱。

    

    稳定的压进之中,激战有之,控制有之,此刻的陷阵军,像是一台永远不不会停止的机器,不断向前压进,压进……

    

    “倘若我是李通,以目下青州营的战力,还有什么更好的应对之法?”战局顺利,郝昭的心中绝没有丝毫放松,也没有停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