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曌三十二年,初春之际,圣宣帝下旨,召各地藩王携世子归京贺寿。
圣宣帝这一举动,不管各位藩王情愿与否,都要携世子进京做做样子。
可是……谁心里都清楚,当今圣上是想撤藩了。
各地藩王在离开藩地的时候,都得交出藩兵,这是自古不变的,交出的藩兵暂时由朝廷派去的年轻官员接手。
这些年轻官员,都是当今圣上一手培养起来的,交出兵权……至于往后这藩兵兵权能不能回到各自手里,那就很难说了。
藩王们私下豢养的私兵自是不少,也全然是不会都交出来的。
有的混在这次的亲兵里一起带回京城,私兵数量太多蒙混不过去的,就暗中留在藩地庄子上养精蓄锐。
藩王们私下也有自己的盘算。明着和朝廷抗争,那是以卵击石。一旦抗旨不从,就是谋逆重罪。只得先接了圣旨,备好贡品,回京后再一步一步做打算。
不过,也有自恃资历深厚远离京城的藩王,存了和天子较劲的心思。称病,将嫡子送来,自己却未曾归京。
这称病的三个藩王,分别是颍川王、淮南王、渤海王。
淮南王是藩王中封地最广之人,主要就是务农,渤海王最富足,靠着海岸,贸易最广,颍川王的藩地兵力最足,大曌多半兵力都在颍川,三年前皇帝还特意去巡查了一次。
这三个藩王,平日来互不来往。此次进京的旨意一下,三个藩王不约而同同时称病,可见“默契”。
而其余藩王,诸如陈王等人,虽然接了圣旨交了藩兵回了京城,心中却打着观望的主意。
各藩王手中皆有私兵,或一两千,或七八千,抑或更多。单看都不算多,加起来却是一股庞大的能撼动朝野的兵力。
一旦淮南王渤海王颍川王起兵对抗朝廷,其余藩王们会作何反应,委实不好定断。
京城看似繁华太平,实则为了太子之位早已波涛暗涌,斗争令人心惊。
……
圣宣帝连夜召见了几位大臣进宫,商议安置藩王及各位世子之策。
圣宣帝:“各位爱卿有何建议。”
皇帝暗卫天龙卫首领楚玄斜眼看了看御林军副位君衍一眼,嘴角微微上扬,随后起身恭敬地应道:“陛下,这几日来,御林卫大夫为各位藩王进京安全早有计划,已写成了条案,陛下不妨过目之后再做打算。”
御林卫大夫君衍心里暗骂楚玄这个滑不溜丢的泥鳅,却也未退缩,上前递了奏折。
楚玄看在眼里,心里十分快慰。
圣宣帝看着眼前的两人心想,年轻人嘛!!就是有朝气有锐气,也丝毫不惧得罪藩王……现在想来,当日听从厉宸的谏言让君衍来御林卫来当差,委实是一个再明智不过的决定。
君衍是自己胞姐的嫡次子,论身份也在一众藩王之上。
凡事有这么个身份的人出面,那些趾高气昂的异性藩王们,顿时就矮了三分。“安置”起来也就便利多了。
圣宣帝翻阅条案,看完后,漏出一个满意的表情问道:“君衍,你的想法不错,不过……你想怎么实行。”
瘦了一大圈的君衍,身量挺拔,清秀的眉眼中透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臣想可以先从淮南王世子试一试,看看各位藩王是个什么态度。”
“淮南……。”圣宣帝思付半晌,最后……点头应允了君衍的提议:“好,此事就交给你。”想了想看向一旁立着的楚玄又道:“朕把楚玄派给你,你去安排各位藩王入府时多带些人在身边也比较方便。”
皇帝的亲卫侍卫乃是御林卫。天龙卫乃是皇帝身边的暗卫。君衍看了看楚玄又看了看圣宣帝,心里开始琢磨刚刚圣宣帝的话。
楚玄是皇帝身边的侍卫,也是天龙卫的首领,天龙卫乃是楚玄父亲一手创办,楚玄算是子承父业,至于天龙卫其余人暗卫都好像是个传说,更别说长相,甚至天龙卫里有多少人都一概不知????
御林卫所到之处,代表的是天威,天龙卫只听从圣宣帝的调令,有这么一个爷外侧,那是不是有必要是可以动用天龙卫。
君衍想至此大喜,眼睛一亮:“多谢陛下,不知陛下可会在派皇子协助?”
圣宣帝:“……”
楚玄猛地用力咳嗽几声,连连冲君衍行了个眼色。
楚玄觉得身旁站了个傻子,这个时候有那个皇子会和安排藩王这么敏感的事沾边。
弄不好说不定会被人安排个私下结交藩王或藩王世子之罪,如此……可是会离那个位子越来越远。
君衍看向楚玄,一脸关切:“大人咳嗽得这么厉害,要不要请太医瞧瞧?可是注意身子啊!!”
楚玄:……
圣宣帝:……
大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