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都市言情 > 穿越四十年 > 第四十二章 华夏的民族主题和脊梁

第四十二章 华夏的民族主题和脊梁

   接着,秦璐对大家说起了身边的一件真实事情:

    “我曾经插队的那个地方,是全县最穷的公社,有一段时间,公社把我从生产队抽调到公社,参加对贫困户的调研工作。

    几乎每天清晨或傍晚,都可以看到一个哑巴老头儿推着豆腐车慢慢走着,车上的蓄电池喇叭发出清脆的女声:卖豆腐,正宗的卤水豆腐!豆腐咧。

    据说那喇叭里的声音,是他女儿的声音。

    后来当地的人告诉我发生在这个老头身上的一段故事。

    这个老头有一个女儿,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汪海莲。

    汪海莲家里很穷,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依靠哑巴的爸爸每天清晨或傍晚摇着铃铛走街串巷买豆腐。

    当时,豆腐车上并没有女儿清脆的声音。

    从汪海莲懂事的那一天起,她就因为有一个哑吧爸爸而感到屈辱。

    当她看到有的小孩儿被大人使唤着过来买豆腐,却拿了豆腐不给钱就跑,爸爸伸直着脖子喊不出声的时候,她只会伤心地看着,然后一声不吭地走开。

    在她心里头,从来不恨那些孩子,只恨自己的爸爸是个哑吧。

    汪海莲的妈妈去世的很早,走的时候没有留下遗像,只有出嫁前和邻居阿姨的一张黑白二寸合影。

    每当哑巴老头被女儿冷淡的时候,他就会翻过支架方镜的背面,默默地看着老伴儿的照片,一直看到必须干活儿了,才默默地离开。

    汪海莲一生中最痛恨的是别的孩子叫她“哑吧家的丫头”。

    当骂不过那些孩子的时候,她就会跑回家,站在正在磨豆腐的爸爸面前,唾上一口唾沫。

    虽然她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别的孩子骂她的时候就是这么做的。

    当她第一次用这样的方式骂爸爸的时候,哑巴老头停下了手里的活儿,呆呆地看了女儿好久,眼中的泪水像河一样淌了下来。

    汪海莲很少看见爸爸哭,吓坏了!

    那天,哑巴老头却躲在豆腐坊里哭了一整个晚上,那是一种无声的悲泣。

    从此,汪海莲下定决心要好好念书,一定要到县里上中学,要离开这个人人都知道自己的爸爸是个哑吧的地方!

    经过刻苦努力,汪海莲终于考上了县城的中学,在她收到通知书的时候,爸爸头一次穿上十年前姑姑为他缝制的蓝褂子,坐在初秋傍晚的灯下,表情喜悦而郑重地把一堆还残留着豆腐腥气的钞票送到了汪海莲的手上,嘴里还哇啦哇啦不停地“说”着。

    汪海莲感受到爸爸心中的喜悦和骄傲,茫然地看他带着满足的笑容去通知亲戚和邻居。

    当她看到爸爸领着二叔把他精心饲养了两年的大肥猪拉出来宰杀掉,请遍父老乡亲庆贺她上中学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碰到了她坚硬的心弦,终于忍不住哭了。

    她当着大伙儿的面儿给爸爸夹上几块猪肉,流着眼泪叫着:“爸,爸,您吃肉。”

    爸爸听不见,但他知道女儿的意思,他的眼睛里放出从未有过的光亮,泪水和着散装的米酒,就着女儿夹过来的肉。

    哑巴老头醉了!十三年啊!整整十三年!他头一回见过女儿对着他喊过“爸爸”的口型。

    汪海莲上中学之后,哑巴老头继续辛苦地做着豆腐,用带着豆腐淡淡腥味儿的钞票,终于供女儿读完了中学。

    就在汪海莲中学毕业,即将回到自己家乡的时候,汽车却在途中出了事故。

    过路的人中有人认出这是哑巴家的丫头,看着浑身是血、不省人事的汪海莲,所有人乱了阵脚。

    汪海莲的爸爸知道消息后立刻赶来了,他奋力拨开人群,义无反顾地从地上抱起已被人们断定必死无疑的女儿,拦住路旁一辆大卡车。

    他用腿扛着女儿的身体,腾出手来从衣袋里摸出一大把卖豆腐的零钱塞到司机手里,然后不停地划着十字,请求司机把女儿送到医院抢救。

    没想到一生懦弱的哑巴老头,在此时此刻却显得多么无比的坚强!

    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医生让家里人准备后事,所有的人都悲痛万分。

    没想到,汪海莲的爸爸指着自己的眼睛,伸出大拇指,比划着自己的太阳穴,又伸出两个手指指着女儿,再伸出大拇指,摇摇手,闭闭眼。

    那意思是说:“你们不要哭,我都没哭,你们更不要哭,海莲不会死的,她才十八岁,我们一定能救活她的!”

    医生依然表示无能为力,他让汪海莲的二叔对哑巴老头说:“这姑娘没救了,即使要救,也要花好多好多的钱,就算花了好多钱,也不一定能行。”

    只见汪海莲的爸爸一下子跪在地上,又马上站起来,指指女儿,高高扬扬手,再做着种地、喂猪、割草、推磨杆的姿势,然后掏出已经掏空的衣袋儿,再伸出两只手反反正正地比划着。

    那意思是说:“求求你们了,救救我女儿,我女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