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梁海涛一行到达了宁境镇党委和政府大院。
根据今天上午梁海涛在马德山的安排,王强和张小强的车子在驶出坪乡公路之后,就直接往宁境镇三角街方向驶去,林玉莲也跟着一块去了。
洪建带领着宁境镇党委和镇政府班子全体成员,在大院门口列队迎接梁海涛的到来。
梁海涛和张岩、林玉环在镇机关大院下了车。
跟宁境镇领导班子成员一一握手后,跟随着洪建一行走进了二楼大会议室。
在听取了宁境镇党委和镇政府对各自工作情况的汇报之后,梁海涛又专门针对人才问题、乡镇集体企业、地方产业优势、经济发展规划、生态资源保护、城镇建设几个方面的工作与各个有关负责人和有关部门人员做了专题的沟通和交流。
为了争取会议的时间,梁海涛建议,午餐就安排在会议室里,大家边吃边聊。
午餐除了梁海涛爱吃的咸饭和肉羹汤之外,洪建又增加了一道宁境的特色菜—笋干红烧肉,还有一份青菜。
在开饭之前,梁海涛对大家说:“我是1980年春节前来过宁境,至今七年多了。宁境镇这几年的乡镇建设和经济发展,在全县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道路交通建设,城镇绿化、历史文化的保护都做的非常好。”
听到县委书记对宁境工作的肯定,在坐所有人的笑容满面,情绪高涨!
梁海涛接着说:“但是,比起唐宁县有些贫困落后县的发展速度来说,宁境镇还存在着不足,存在着吃老本的现象。
比如,十几年过去了,宁境镇还是依靠竹子、柑橘、茶叶这三个基础产业,没有新的突破。
这说明,宁境镇的党员干部,创新意识不强,危机意识不够。”
在场的所有人,原来大口吃饭的,不知不觉放慢了速度。
梁海涛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尤其人才竞争意识缺乏。
比如,咱们宁境镇有一个难得的人才,名叫黄三木,原来也是坪乡知青农场的青年,而且从小就在宁境街道长大的,相信在坐的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大名。
为什么留不住?他为什么把宁境街道老房子变卖了,千里迢迢跑到博兴县的姚林镇了?”
在场的人没有一个问答,这个时候,在场的有些人,本来正在嚼动的嘴顿时停了下来。
“而他到了姚林镇的三天之内就成立了公司,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这家公司不仅给姚林镇带来了一年三千多万的营业收入,还带动了姚林镇的每一个村办企业的发展。
同志们,每一个村办企业一年平均三百万的营业收入,二十个村办企业一年就是六千万,加上黄三木自己的公司,一年给姚林镇创造了将近一个亿的营业收入,给地方缴纳了一千多万的税收。
三年时间,带动了姚林镇的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成为怀宁市经济增长最快、人均年收入最高的经济大镇。”
梁海涛说到这儿,在坐的很多人已经低下了头。
当初对于黄三木的使用,在坐有人主张大胆使用,有人表示反对。然而,更多的人事不关己,持中立态度。
梁海涛接着说:“还有,1977年跟我、张岩、洪建一同考上大学的坪乡回乡知青张木村和郭天祥,大学毕业后一个分配在扈州市,一个分配在曲江市。两人都表示愿意回到宁境镇工作。
县里的张天逸县长和王明山副书记也跟对方县里做了大量工作,对方也表示同意配合办理两人的调动。
可是为什么宁境镇对于他们两人的工作岗位和职务迟迟不能定下来?
这让那些从家乡走出去的人才有多么寒心啊,你们想过了吗?
这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我们宁境镇的有些领导干部,不敢放手大胆使用人才,嫉妒有知识、有文化、有水平的人才,害怕比自己强的人才。说白了,就是害怕自己的官位保不住。”
在坐的有些人把头放的更低了,甚至都埋到桌子下面去了……
“今天我就不点名了!在这里,我给大家打一个招呼,有人排挤打击人才,我就要动一动你的位置了。
接下来,我会安排县委组织部,对每一位乡镇干部进行重新考核,不仅仅是宁境镇,是对全县的乡镇一级的干部。
乡镇干部队伍组织建设这项工作,我会亲自抓。
没有一支有战斗力的乡镇干部队伍,怎么可能带领乡镇人民共同富裕?
当然,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乡镇党员干部是优秀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一些乡镇干部,不仅跟不上华夏改革开放的要求,还继续保留着十几年的工作作风。这样的干部,不仅自己干不好工作,而且会阻碍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的。”
在场的个别人,听到梁海涛这番话,已经吃不下饭了。
梁海涛扫了现场一眼,继续说道:“好了!这个问题就说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