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0章 我的钱丢了!

他一张车票,用公式化的语气说道:“花圃街分区点。”

    “知道,正好花圃街下。”劳衫咧嘴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就像一朵盛开的向日葵,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那个年代,公交车实行分区收费,颇有些复杂的门道。假如起点是A,终点是C,中间途径B点,那么B点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分区点。从A到B,票价五毛;从B到C,同样五毛。但如果你从A上车,一路坐到C,那就要花一块钱。这五毛钱的差价,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足以买上几个热腾腾的包子。

    售票员通常坐在后门的位置,像个把门的将军。过了分区点,售票员就会开始收钱,无论你之前从哪里上车,一律再交五毛钱。这种收费方式确实有一些优点,但让一些精打细算的乘客颇为头疼。

    比如你在B点前一站上车,过了B点下一站下车,那可真是倒霉了,也得花一块钱。因为你途经了分区点,在规则面前,一分也不能少。

    劳衫家其实并不在花圃街,但从花圃街下车,走一站地就能到家。为了省下这五毛钱,他宁愿多走一段路。对他来说,五毛钱可以买一根冰棍,可以买一块豆腐,积少成多,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当年,像劳衫这样精打细算的人不在少数,为了省钱,他们可是绞尽脑汁。更有甚者,琢磨出了逃分区点票的秘籍。他们会观察售票员收钱的方向,人多的时候,就站在公交车中间的位置。如果售票员从前往后收钱,他们就往前挤;如果售票员从后往前收钱,他们就往后挤,像条灵活的鱼,在人群中穿梭。总之,为了省钱,各种逃票方式层出不穷,成了当时公交车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老式公交车一路颠簸,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像一个年迈的巨人蹒跚前行。车厢里的人们随着车身的摇晃也跟着东倒西歪,仿佛置身于波涛汹涌的海面上。

    劳衫扶着冰冷的金属栏杆,感受着这股摇晃的韵律,心里默默计算着距离花圃街分区点还有多远。窗外景物飞速倒退,街边叫卖糖葫芦的小贩、骑着二男人也跟着感叹。

    “大娘,您别着急,好好想想,是不是放错地方了?”一个年轻的姑娘关切地问道。

    “是啊,大娘,五千块可不是小数目,好好找找,说不定就找到了。”一个中年妇女也跟着附和道。

    老太太哭得更加伤心了,她哽咽着说道:“我明明记得就放在包里的,怎么会不见了呢?这可是我老头子的救命钱啊!要是没了这钱,他可怎么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