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其他小说 > 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 813.秦时风韵(140)二更

813.秦时风韵(140)二更

!折损于秦国,亡于赢蚕之手,此非折辱。可若是丧命于他人之手……大王可甘心?”

    魏王未再言语,而是凝视了雨幕良久,缓缓进了大殿。

    雨持续七八日,城中干柴用尽,染病者果然极多。

    一场秋雨之后,天气阴冷。

    秦军营地上,日日有鱼腥味飘来。炖鱼汤为饭食,此证明有水师于水上游弋,打鱼不过顺手而为。

    一场雨之后,麦苗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而后,秦国营地边开始晾晒柴火,还有成片的兽皮悬挂着。

    他们又在喊:“城外干柴,魏人可自取!城外干柴,魏人可自取。”

    一日一日,干柴一摞一摞的摞起来,每日都在增加。

    家中有老人孩子的,有无柴为炊者,翘首以盼:可否出城取些柴草。

    庶民不敢闹,只是越来越多的人围在城门口。

    守城之将焉能不怕?

    而城外,间或喊:谁谁谁家捎带了御寒衣物,可否传递?

    魏王坚持不投降,他召见群臣:“只要扛到冬日!冬日里大河成冰,无法水淹城池。”

    “大王,便是今冬无水淹之患,可庶民何以御寒?城外柴草成垛,今晨木炭又堆积如山。秦军伐木烧炭,三百步之外便是……冻至无法忍耐,柴草炭火触手可及,大王何以安民心?”

    魏王:“……”当日封城,物资储备极多,宫中不乏炭火。却疏忽了,庶民无可取暖。

    桐桐坐在外面晒着太阳,看着大梁巍峨的城池:庶民打樵极其艰难,一则,无利器,一日打不了多少柴!一则,山川皆有主,庶民不可任意而猎,任意而渔,同样,亦不可任意而柴。

    膏粱者,如何知庶民之难呢?

    而今城中还有树木,还能砍伐应急:只是这般之下,能应付多久呢?

    魏王啊魏王,将王宫之柴炭、布帛分予庶民如何?

    “分!分——”魏王一声令下,尽皆往下分。

    龙阳君急道:“宫中宫婢、侍卫以千万人计,如此这般……他们便需得受寒冬之苦!庶民不敢违逆,可宫中之人若不得活,祸端必起萧墙!再则,分炭火于庶民,亦要分珍宝于群臣么?”

    魏王:“……”因而,分不得!若分,必起祸乱。

    他一边哭一边笑,一边疾步朝城墙上而去:“赢蚕——赢蚕——你逼迫寡人若此——你逼迫寡人若此——”

    城墙外,柴火垛摞着柴火垛,木炭堆连着木炭堆,那兽皮堆成小山,这必是秦军将士狩猎所得。肉吃了,皮毛就这么放着,好似说:开门!只要开了城门,取暖之物尽有。

    再细看,秦军中夹杂着魏军。

    他侧耳去听,声音顺风而来。是秦军正在说‘卸甲田’。

    魏军为渡口驻军,张耳所率领。而今物资用尽,自愿投降。

    投降之后,每一百人一批次,卸甲交还武器,而后等着,同乡之人被秦军亲自押送,送回家乡,于官府登记,领卸甲田。

    自此,此田不纳税,可世袭,此生不用征战。

    声音之大,守城之将士尽皆听在耳中。

    魏王一一看过去,无一人敢与他对视。这一刻,他不得不承认:大势已去,再挣扎不过是徒增笑料耳。

    这一日,一早起来,大梁的城门洞开。

    蒙恬急忙喊:“长公主——长公主——降了——”

    什么?

    “降礼!降礼!”

    桐桐跟着出去,远远的看去,白茫茫一片。她立马喊:“整军。”

    “诺——”

    桐桐一身铠甲,坐于战车之上,未动分毫。

    魏王带着魏国君臣,自城门而出。

    三百步的距离,魏王走的极其艰难。他的双手被绑在身后,上身坦露着,口中衔着玉璧。

    《周礼》中降礼有规定:国君‘面缚’、‘衔璧’‘肉袒牵羊’。大夫需得衰绖,士需得舆榇。

    这个意思是说:国亡,投降之礼,国君应该被缚住,口中含玉璧,赤着上身,行牵羊之礼。而大夫们身着丧服,士则需得携带棺材而来。

    此浩浩荡荡一群人,停在十步之外。

    魏王看向战车上的女子,而后缓缓跪下,口含玉璧,不能言语。

    桐桐自战车下,而后走过去,取下其口中玉璧。

    期间,对方咬住不松口,抬眼跟桐桐对视。

    桐桐要撒手,对方牙口一松,玉璧入桐桐之手。

    此玉璧乃祭祀神器,献出玉璧,乃交出国祚之意!

    魏王道:“魏国亡国之君,率魏国臣民,降大秦。大秦万年!秦王万年!”

    桐桐取出佩剑,将捆绑他的绳索砍断。

    魏王挣脱绳索,边上便有人递上刀刃。他接到手里,又叩首:“亡国之君,可赴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