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其他小说 > 科举兴国 > 8. 择师 私塾优劣

8. 择师 私塾优劣

会死的基因疾病,什么考试都名列前茅,仍旧永远努力上进……

    媒体报道他的标题,都是什么天妒英才之类的词汇。

    但他自我认知非常清晰,他从来都不是什么天才,无非是为了活下去,比任何人都要努力罢了。

    孟知行看着长桌上放着的纸,上面是他刚默写完的字,对比起旁边第一次写的那两张,心下稍微满意了些。

    他没有什么名家字帖可以临摹,好在上辈子勉强算是学过,知道基础的笔法。

    每日高强度的练了这将近两个月,虽然还写不出什么风骨,但起码他记住的字,不会再缺胳膊少腿。笔画多的繁体字,也不会再糊作一团了。

    距离写一手好字还差得远。

    孟知行只默写时,为了方便核对,在纸上写。

    这会儿核对完,便又开始用水在石板上抄书练字。

    刚开始那阵,孟知行还害怕后面买的几本书,有些他不知道意思的,背诵会比较艰难。

    后面整日抄书,他发现自己想多了,抄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记得滚瓜烂熟了。

    *

    因为过完元宵之后,各家私塾便会陆续开课。

    孟遐提前打听了一下,县里的这些私塾,选了几个比较有名气的,回来问他们意见。

    有几个私塾距离特别远的,一开始就被排除了。

    苍梧县是上县,据说比一些偏远州府还要繁华,县城面积自然是很大的,他们住在城南,那几家私塾在城北,他们家又没有拉车的牲口,走路实在太远了。

    最后挑出来三家私塾。

    距离比较远,走路约莫得半个时辰的吕家私塾。

    这位吕夫子是个举人老爷,开办私塾已经有十年了。这些年,他的弟子有一人考中举人,三人取得了秀才功名。

    另外的孙家私塾和梁家私塾,虽然方向不同,但距离差不多,走路约莫都是一刻钟。

    那位姓孙的夫子,也是个举人,刚办私塾不过三年,去岁他的弟子第一次下场,就得了个县案首,直接让孙夫子名声大振。不过据说他想要再考,精力不够,今年不一定会收学生。

    至于那姓梁的夫子,只是个秀才,学问比不上前两个。不过能在苍梧县众多私塾中脱颖而出,也是有自己真本事的。

    众所周知,苍梧县算是大景朝的读书胜地。大景朝堂上下,有一半的官员来自三大书院。而苍梧县就拥有其中的两家——清溪书院和山岳书院。

    这位姓梁的夫子定位与其他夫子不同,他不收要下场科考的,只收想要考两大书院的学子。

    不过他也确实有本事,每隔两三年,便能有学子从他的私塾,考入两大书院中。

    要知道,每年都全国各地的学子,不远万里的来到苍梧县,参加两家书院的入学考试。

    竞争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毕竟进入这两家书院,就等于科考已经赢了大半。若是未来有幸进入朝堂,说不定还能得到如今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的同门的帮扶。

    听完孟遐对三家私塾的介绍。

    几人还是更倾向于距离比较近,同时学问也好的孙夫子。

    可惜,孟遐带孟知行上门询问,得知孙夫子孙夫子今年确实不打算收学生了,只得重新再选。

    严叔率先开口,发表自己的意见:

    “梁夫子那里,若是三年考不上书院,就得离开私塾。稳妥起见,还是选吕夫子。而且我招人问了吕夫子的学生,说吕夫子为人大度,不介意学生去考书院的。选吕夫子,既不耽误考书院,也不耽误后续科考。”

    “这样看,吕夫子确实是更好的选择。”刁叔点头道。

    孟知行则是摇了摇头,他不太想选吕夫子:“就算中午不回来,带些干粮去,每日早出晚归,也得一个时辰,这个时间够我背一篇文章的了。”

    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他可不想把时间都浪费在路程上。

    孟遐思索道:“不行买个驴车,能省下一半的时间。可惜驴车不能走小巷子里,得绕路,不然还能更快一点。”

    孟知行还是摇头,且不说他们这宅子没有后院,买个驴来没有养的地方。若是买个驴车,孟遐每天还得抽出时间来接送他,傍晚下学那会儿,正是面摊上忙的时间。

    “要我说,不若就选旁边的李夫子,两步路就能到,人家也是秀才,教我绰绰有余。”

    孟知行说的这个李夫子,与他们住在同一条巷子里,就在自家房子里收几个学生教,束脩也收的比较便宜,就是风评不太好。

    听说是因为他当年到苍梧县求学,突发疾病被巷子里寡妇救了,他好了之后,直接入赘娶了救他的那个寡妇做媳妇。

    周围的人就都很不待见他们夫妻俩。

    孟知行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看,觉得这并不是什么问题。

    况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