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历史军事 > 临安不夜侯 > 第575章 恩,当自上出(为JJM盟主加更)

第575章 恩,当自上出(为JJM盟主加更)


    他们所谓的祖制,也被这些精于考据的太学生们驳得体无完肤。这个时候,他们心虚的很,再想反驳,理不直气不壮,节外生枝的可能并不大。

    

    到那时,官家再做出公断,以《皇宋刑统》对我大宋四民一视同仁,便能叫他们心服口服。于国、于君、于民,于新制的推行岂不更好?”

    

    “嗯……我是个急性子,恨不得今日事,今日了……”

    

    赵璩挥了挥袖子,对于杨沅的考虑,他是有些不以为然的。

    

    不过事已至此,再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便点点头道:“那就先这样吧,我去寻皇兄商议一下。”

    

    杨沅道:“好,这‘不杀(枉法)士大夫’的所谓祖制,终究还要官家斟酌,最终决断。

    

    如今大势,下官倒是可以借用一下,下官先回都察院,启动都察院的督察并参与断案之权,趁热打铁,敦促大理寺做出一个上合天心、下合民意的公正裁决!”

    

    ……

    

    杨沅乘车离开皇宫,沿御道行不多远,路边便有人喊:“司公。”

    

    杨沅听到声音,便知是樊江在等他,便扬声道:“上来。”

    

    车子停了一下,轿帘一掀,离开学子队伍后,便满腹疑惑地候在路边的樊江登上了车。

    

    杨沅向侧边指了指,让他坐下,不等他问,便笑道:“你是在疑惑,即将大功告成之际,我为何突然勒马?”

    

    樊江拱手道:“正是,学生知道司公必有深意,只是学生愚钝,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想请司公解惑。只是其中缘由若不便让学生知道,学生也是不敢动问的。”

    

    杨沅摇头道:“我原本是打算一鼓作气,鼎定大局的。只是忽然想到一件事颇为不妥,这个原因,对你倒是不必瞒着……”

    

    杨沅的真正理由,对赵璩是不方便说的。

    

    不是他不信任赵璩,而是由于赵璩特殊的身份和立场,有些话不适合说给他听。

    

    但樊江,他就不必有此顾虑了。

    

    而且,接下来他还要靠樊江去做一些事情,若是樊江知道他的顾虑所在,做事也能更好的拿捏分寸。

    

    车轮辘辘,渐渐驶入一片喧嚣之中,已经进入御道的闹市区了。

    

    杨沅道:“你可记得,上一个伏阙上书的人是谁?”

    

    樊江微微一愣,想了一想,回答道:“太学生陈东?”

    

    杨沅点了点头,道:“不错,本官原定的计划,琢磨了所有人该有的立场和反应,唯独少算了一人。金殿之上,我突然想起了曾经伏阙上书的陈东,这才临时改变了计划。”

    

    樊江讷讷地道:“司公,学生……还是不太明白。”

    

    杨沅摇摇头,道:“陈东和结局如何?”

    

    樊江恍然,这才明白杨沅在忌讳什么,但他不以为然,他们怎么能和陈东相比呢?

    

    樊江道:“司公,陈东是因为上书请求天子复李纲官职,罢黜黄潜善、汪伯彦两个庸官,并且一力主战。

    

    如此种种,有悖于高宗皇帝的心意,因而才遭致杀身之祸。可我们请求撤销对于士大夫违法的优容特权,这对皇帝也是有利的呀。”

    

    杨沅摇头道:“李纲是臣,黄汪二人也是臣,用谁不用谁,也都是臣。黄汪二臣又不是高宗皇帝的心头好,陈东上书言事,指斥二臣之非,高宗又何必动怒杀人?

    

    战是国策,和也是国策。是战是和,全看天子权衡利害,以及对于自己所掌握的力量的强弱的评估。

    

    即便官家认为自己不具备一战之力,却也清楚上书言事的陈东,完全是因为忠君爱国之心,纵然他的上书不合自己的心意,又何必为此杀他,惹得一身骚?”

    

    “这……”

    

    “陈东先后六次,领数百上千的太学生,裹挟数万百姓伏阙上书,他请复李纲官职,请诛六贼,在遭到拒绝后,激愤的民众还曾打死宫门外十几个太监,砍了他们的人头,提头宣讲,慷慨激昂。

    

    李纲最终被复职了,六贼也陆续被惩办了,陈东呢,不仅依旧是太学生,而且还加授了迪功郎、赐了他同进士出身,又赐大宅一座,结果很圆满对吧?

    

    可是,他第六次伏阙上书时,只是为再次被罢官的李纲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