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第44章 叶满枝连生产都没抓过,就更别提办工厂了。www.wenyun.me

    除了知道办厂能增加就业岗位,其他方面,比如企业的纳税和营收,她几乎完全不懂。@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她不懂,但穆兰懂啊!

    街道办的经费捉襟见肘,她早就动过办工厂的心思了。

    其实,光明街上的工厂不算少,但大多数国营工厂都是由区里投资建设的。

    企业利润会逐级上缴到区里和市里。

    街道办不但拿不到这些工厂的利润,还得帮区里看着工厂的生产情况。

    整天守着好几座金山,却看得见摸不着,只能靠着有限的财政拨款过日子,穆兰心里的郁闷就别提了。

    主任,咱光明街的闲散劳动力还挺多的,”叶满枝小心地问,“街道为什么不多开几家工厂啊?”

    穆兰组织了半天语言,只给出一句“这事说来话长”。

    隔壁的张勤简吹了吹茶叶沫子,接话说:“街道集体企业规模小,生产的产品大多在计划轨道之外,没有统购,也就没有统销。组织生产不难,难的是怎么给产品寻找销路。“

    除非有门路,否则计划外的产品,很难进入商店或门市部的柜台。

    而这些小厂的负责人,大多是街道积极分子,阶级成分通常是贫农或工人,让他们组织生产还行,找销路就不能指望了。

    叶满枝眼巴巴地问:“主任,那这间工厂到底能不能开啊?”

    那些困难啊,咀碍啊,她都不关心。

    她只想知道工厂能开不。

    穆兰站在那蜂窝煤炉子前观察了一会儿,回头问:“生产一个这样的炉子,大概需要多少成本?”

    叶满枝说:“如果只生产简易煤炉子的话,最外面的铁皮可以用废品收购站的油漆桶,填充用的黄土随便挖不花钱,比较大的开销是内膛和支撑内膛的铁架子。”

    “哦,那就是没什么成本。”

    叶满枝懵了一瞬,油漆桶、内膛和支架都要钱,怎么就没成本啦?

    穆兰理所当然地说:“咱们街道有制坯小组,也有打铁小组,先从他们那里借一些内和铁架子,等产品卖出去以后再结账。”

    “还能赊账啊?”叶满枝问,“主任,这制还小组和打铁小组在哪里啊?”

    “在第二居委会那边。没活的时候,组员们在家里做家务,等到有活的时候再去各家招呼一声就行了。”

    叶满枝:“..

    工作时间好灵活哦。

    她再次问:“主任,工厂到底能不能开啊?”这次穆兰和张勤简的回答出奇的一致。

    “能开啊,怎么不能开!”

    反正办厂几乎不需要什么资金投入,若是盈利了还能给街道上缴利润。至于销路的话,暂时不用发愁。

    基层干部是最先被推广使用蜂窝煤的群体,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蜂窝煤了。在干部间推销炉子,一定会有销路。

    穆兰自家就至少要买两个。

    “小叶,劝返工作暂时交给赵二贺去做。这会儿刚入冬,正是煤炉子的销售旺季,你先把工厂办起来!”

    “让我负责办厂?”叶满枝慌张道,“我没办过厂啊。“她连工厂工作经历都没有,哪会办厂呀?

    “工作经验都是从无到有的,你放手去干,争取早日投产。”

    接下办厂任务后,叶满枝着实紧张了半天,没想到领导会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她负责。然而,半天后,她就恢复平静了。

    办工厂,在一般人眼里也许算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但是放在街道办,还真不算什么。

    工厂与工厂是不一样的。

    有的工厂职工上万人,占地面积堪比一个小县城,譬如656厂。

    有的工厂职工个位数,胡同当车间,譬如她即将开办的煤炉子厂。叶满枝平复了心理落差后,先回家宣布了她要办厂的消息。

    “来芽,你要当厂长啦?”沈亮妹吃惊地问。

    “只是暂时兼任厂长,等厂子走上正轨以后,还要任命一个正经的厂长。”叶满枝没敢胡吹,毕竟现在全厂只有她一个人,实在没什么可吹的。

    “那你们工厂招不招工人?”沈亮妹赶紧问,“能让你四哥去工厂上班吗?”“可以啊,但咱爸不是说让四哥进基建处当建筑工人吗?”

    沈亮妹撇撇嘴,不吭声了。

    叶满枝觉出不对劲,放下正在收尾的围巾,抬头问:“我四哥又怎么了?他不想当建筑工人啊?”

    常月娥叹气说:“你四哥不是因为聚赌被保卫科抓住了嘛,虽然没在公安那里留下案底,但厂领导已经放话了,那17个参与赌博的人,656厂永不录用。”

    为了这事,老叶昨天又把老四打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