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宇禾比太宇玄年长四岁,太宇家世代为官,太宇禾的父亲太宇晋也不例外。在太宇玄五岁时,太宇晋被搅入八党之乱因而被罢官,太宇一家家道中落。不得以太宇晋举家迁离京都,安居在穷乡僻壤之地。
为了兴复家业,太宇禾用了五年,年仅十四岁便考上了南麓辞苑,六年后便成为了辞苑年纪最小的监业。
八党之乱后,新帝登基,南麓辞苑新增太学府供皇家子弟读书。太宇禾的先师关垣,也就是竹苑前任大监司纸书一封举荐宋砚清和太宇禾半月后为太学府的人授课。
宋砚清与太宇禾师出同门,但他比太宇禾年长两岁。原先关垣比较器重太宇禾做竹苑大监司,但是他得知太宇禾志向不在这,便送他做了监业。
辞苑的大监司不得从政,不得为官,一时为监司,终身为监司,这无疑是与太宇禾意愿相反。而监业不同,辞苑监业出身的学者多半从了官,极少部分人选择做太学尉。
监业一旦从官,便像枯草陷入泥潭一样,不能自拔,不能救己。宋砚清当初想要消了太宇禾为官的念头,但未有结果。太宇玄也为了哥哥偷偷考进南麓辞苑,太宇禾得知后大发雷霆与太宇玄大吵了一架,二者生了间隙。
太宇玄并不知道宋砚清与太宇禾之前是同门关系,他怕宋砚清因为太宇禾自小习性的问题而迁怒于太宇禾,便想了送东西来贿赂宋砚清的法子。
陆谨便是他的中间人。
原先在东苑里,太宇玄就听说过陆谨这个人的名字。同门的人说陆谨是个怪人,经常往不讲课的竹苑跑去听学。而且听南苑监业说过陆谨这个人一来就想过寻死,着实怪异的很。
太宇玄也是半带不带的信了,直到他有次路过竹苑门口看见陆谨与宋砚清交谈,似乎聊的甚欢,甚至陆谨拿着纸笔往宋砚清面前一坐宋砚清都没说些什么。
这让太宇玄心中不念有些疑惑,但是出于哥哥一个半月后就要与宋砚清一起授课,他不能让太宇禾惹宋砚清生气的事情发生。所以,太宇玄自那次看到陆谨与宋砚清交谈后便一直盯着陆谨。笔试出成绩前太宇玄才认定陆谨这个人并不是别人口中说的什么怪人,这才下定决心托陆谨帮这个忙。
忙都帮了,太宇玄估摸着哪天请陆谨出辞苑去京都的夜市里玩玩,顺便帮哥哥选两件衣裳。想着想着太宇玄就写了封信请人捎给了陆谨,信大致内容是道谢和约定两个月后请陆谨应他约和他一起去夜市玩。
陆谨自入辞苑以来便没出去过,刚好两个月后辞苑休假四天,他倒也想见见京都是何面貌,便回了封信答应陪太宇玄去夜市小玩一会。
太宇玄收到陆谨的回信甚是激动,着手便开始准备起来。
待日子稍过些,太学府的人便来了。鸿公公带了一帮人浩浩荡荡地进了辞苑,这帮人中为首且唯一穿着明黄色衣物的便是太子。陆谨身为辞苑监生,随着辞苑众人皆跪地叩见面前这位尊贵的太子。
太子免了他们的礼由着鸿公公带着去了辞苑他们住的地方。陆谨也随着众人跟着他们一块在辞苑里到处走动。
据陆谨听别人说,从太学府来的人除了有太子纳兰烨伊,还有刚从外接回来的五皇子纳兰桀和各个王爷家的世子嫡女。陆谨没见过这些人,也不愿与这个人有或多或少的交集,便再没留心注意下去。
鸿公公将太子与其他人安置好便离开了辞苑回皇宫复旨,临走前鸿公公还告知辞苑众人,太学府的人要来听学一年,不能怠慢了太学府的人。
陆谨实在受不了鸿公公那捏着嗓子说话的劲,他听的头皮一阵麻,默默地在众人中翻白眼,这一举动正巧让纳兰桀看到。
他举着扇子掩住自己上挑的嘴脸,一双桃花眼底带着些许笑意。
陆谨感受到不知哪来的炽热目光,浑身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