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交通不算顺畅,四个轮子还是比两条腿要快的多,夏巽他们到达地铁站时,詹大鹏一伙已经到了。m.moxiangshu.com
此站名为集庆门,在市中心辰东桥的前三站,因有两条地铁线在此交汇,地面上又是办公楼购物商场密集处,即便过了上班高峰期依旧人潮如织,詹大鹏对此很满意。
不管是医院还是地铁站,“闹”的关键条件就是人要多。事情再大,如果在深山老林没人知道,那又有什么用呢?
就在詹大鹏和刘梅与地铁站负责人商讨“赔偿金”的时候,他的手下也在地铁站内布置起来。打横幅,烧纸钱,架灵堂,如果能再停口棺材就更好了。
夏巽见状,让常夏去拍下几名手下做准备的清晰照片,自己则去报警。
警方不以为然:“又没犯法,咱们也不好管啊。”
“你们忘了前年龙岗村地铁站的踩踏事件吗?当时辖区里的警察有几个没被处分?”
一听到龙岗村,警察立刻认真起来,连声说立刻赶到。夏巽挂了电话,不禁想:警力不足,没有对应惩罚措施,加上执法机关意识不足,类似的事件只会层出不穷,就像当年的龙岗村事件。
两年前龙岗村地铁站刚开通运行,因为拖欠工人工资,工人在地铁站内示威讨薪,赶上下班高峰期,多人围观造成站内过于拥堵,最后酿成惨祸,有三名无辜路人在踩踏事件中丧生,多人受伤。后来夏巽调查时发现,在拥堵形成之初,已经有数名群众向辖区派出所报案,警察却没有重视,导致覆水难收。
案情公布之后,当地派出所被遇难受害家属围攻,政府公信力受到极大挑战,区域内的刑事犯罪案件也超出往年平均值。两年多以来,当地官员大换血,当年派出所里的所有人几乎都背了处分,被外调的、升职无望的、记过的,最严重的被开除。夏巽很清楚这件事对派出所民警有多大影响,他们不敢不重视。
可是,夏巽忍不住摇头:这次他在场,了解龙岗村事件,能敦促警方出警。下次呢?没人察觉到潜在的危险呢?警方依旧置之不理呢?几年过去之后,龙岗村事件逐渐被人遗忘,又会不会发生类似的惨剧呢?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事件呢?
就在夏巽为此事伤神时,常夏举着手机跑过来:“照都拍好了。他们看见我拍照,不仅不躲,还让我赶紧发布到网上呢!”
“他们是想歪曲事实然后借助舆论,逼迫地铁集团多赔钱。”夏巽一眼看穿这帮人的算盘,“那咱们就帮他们一把。”
说罢,夏巽席地而坐,打开电脑开始编辑。
已经得到了总编的口头承诺,夏巽决定先将整个事件始末发表在沙尘暴论坛上,然后借助几个“民间伙伴”的力量将这件事传播到量更大的平台,至少要抢占“第一印象”。
所谓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新闻事件最初呈现在大众眼前的形象,和人的第一印象一样,很多读者新闻的时效性很短,最初的新闻是怎样的,整个事件在他们心中就是怎样的,即便之后出现“反转”,也收效甚微。第一印象甚至能够决定该事件的“性质”——事实如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们怎么看待它。
夏巽用短短数百字简述了整个过程——王胜利心脏病突发死在车厢中,警方第一时间确认死者死于疾病,死者家属在医院纠缠索要赔偿,不成后转战地铁站索赔。
配上现场照片与视频资料,还有医闹成员的话,夏巽点击发表,随后联系几位好友。
可惜同意帮夏巽转发的人并不多。但总比没有好。
夏巽点点头,表示可以理解。尽管如此,编辑还是提醒夏巽,他之前的报道就已经石沉大海,这一条也不会引起注意。夏巽不以为然:他只求真实,不为爆点。
又等了一会儿,夏巽问常夏:“他们出来了?”
“没,还没动静。”常夏见夏巽忙完了,才发问,“学长你这次追新闻怎么这么低调?”
“嗯?”
“你都没有跟地铁站的负责人打过招呼哎!还有那个院长也是,你们就一起说了几句话,万一漏掉了关键线索怎么办?”
夏巽笑了:“你这小孩竟然还担心这个。”
“我不是小孩!”常夏最讨厌别人把她当小孩——这正是一个孩子才有的天真可爱之处。
夏巽不置可否:“不同情况有不同对策。况且我和地铁站负责人没交情,就算见了面也不一定挖出什么内幕来。再说,眼下詹大鹏刚开始准备谈判,什么结果都还没有,我们静观其变。”
常夏嗯了一声,在夏巽旁边垫了一张纸,也坐在地上:“那我们现在就等着?”
“等。”夏巽看了眼手表,“估计最多不超过二十分钟,詹大鹏就该有动静了。”
“什么动静。”
“要么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