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东风洗地 > 第169章 "智取文泽".....

第169章 "智取文泽".....

,其疲惫程度未必亚于我军。况且,敌军援军仅数万乌桓骑兵,而吕布的部队不过两千,由其子吕布指挥,战斗力尚未完全形成。特别是敌军主力,那支由十万黑山军组成的杂牌军,他们以无序的纪律和薄弱的战斗力着称,远非精锐之师。最关键的是,黑山军与黄巾军相似,皆在占据优势时战斗力最强。一旦他们占了上风,受到异端邪说的鼓舞,士气便会大增,勇敢地冲锋陷阵。届时,他们将更加难以应对。我相信我军应正面交锋,乘敌军不稳定之际一举击败他们,无需追求重大胜利。一般的胜利便足以击垮黑山军的战斗意志。当他们的士气下跌时,便如破碎的陶瓷般脆弱,易于击败。我军围困易经数月,士兵士气已是大减,而城内敌人更是疲弊不堪。我军绝不能轻言放弃,或许明日便能攻下此城。正如古语所云,‘行百里者半九十’!”



    袁绍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他沉声道:“审配之言有理。黑山军的确应在占据优势时被击败,而我军亦不能轻易放弃对易经的围困。”



    沮授听到自己的建议被否定,心中不禁冷笑,讽刺地说:“虽然我军人数众多,但若我们同时要围困易经城,又要与黑山军交战,这难道不是在两面树敌吗?而且,易经四周均为公孙瓒的领地,我军的粮食和物资完全依赖后方的补给。一旦战事升级,我们能够确保后勤的稳定供应吗?相比之下,撤退再进攻的策略难道不是更为稳妥?我军撤退可以缩短补给线,而敌军进攻则会延长他们的补给线。”



    袁绍闻言,叹息一声,目光在沮授和审配之间徘徊,内心挣扎不已。两人都提出了有说服力的观点,但得出的结论却截然相反,让他难以做出决定。这就是袁绍,那个犹豫不决的袁绍。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白须的天风一直静静地坐在他们身旁,对于审配和沮授的观点,他并未发表任何意见。



    经过深思熟虑,袁绍转向天风问道:“元皓,你对此有何高见?”



    天风缓缓开口,慢条斯理地说:“主公,我军应当广泛部署侦察兵,日夜监视敌军动态。我预测在这两天内,双方必定会有重要的秘密通信。只要我们能抓住信使,就能确保取得完全胜利!”



    沮授和审配同时将目光投向天风,却没有提出任何疑问。



    袁绍好奇地问:“抓住信使就能确保胜利?元皓,你是如何得知敌人会有重要的秘密通信?”



    天风简洁地回答:“很简单。公孙瓒被困在易经城,四周都是我军的包围,但公孙续却带领十万大军去了永县。此时,谁最焦虑?”



    袁绍思索片刻,仍然摇头表示不解。



    天风耐心地解释道:“最不焦虑的是我们,因为我们仍在兵力、战斗力和资源上拥有绝对优势。最焦虑的应该是公孙瓒。尽管援军已经到来,但他仍然被困在我们的围困之中。从绝望中看到希望,他会极其渴望摆脱困境。他绝不会轻言放弃,会想尽一切办法突围,而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援军。因此,我预测最重要的秘密通信应该是公孙瓒与公孙续之间的,讨论他们如何协调进攻。公孙瓒为了逃脱,肯定会采取冒险行动。那时,我们只需引诱公孙瓒出城,就能确保取得完全胜利!”



    袁绍听后,拍手称赞:“元皓的策略真是高明,这个计划极好!就按照这个办法执行!”



    注意到沮授和审配的脸上露出了一些冷淡的神色,袁绍补充道:“首先,立即派遣精兵注意拦截敌军的信使。接着,我们讨论军队的进退事宜。如果这个计划失败,我们也有相应的应急措施。”说完,袁绍又与沮授、审配商议起具体的战略。天风皱紧了眉头,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闭上了嘴。



    与此同时,在易经城内。



    公孙瓒在检查完城防和为应对敌军地道攻击而准备的应急部队后,回到了了望塔。他皱着眉头,突然对一直跟在他身后的文泽说:“我要亲笔写一封秘密信,你务必亲自送到城外永县的徐儿手中。告诉他,三天后对我们主力部队发起突袭,并在北沼用火把作为信号。我们将从城中出击,必定能突破袁绍的包围,迅速解除对易经的围困!”



    “这……”文泽显得有些惊讶,提醒道:“但是,年轻将军之前的信件不是指示我们不要发送秘密通信,以免被袁绍截获吗?”



    “行事需谨慎,但并非那么容易被截获。徐儿已经多次成功地将秘密信件送入城中,尚未被敌军察觉。”



    公孙瓒挥手制止了文泽的担忧。



    “但是……”文泽仍想再说些什么,却见公孙瓒已经走到桌前,铺开了信纸。他叹了口气,走过去开始研磨墨水。



    公孙瓒笔走龙蛇,写完了秘密信件,封好交给文泽,指示道:“我这边被围困已久,士兵疲惫不堪,城防亦破损严重。一旦城门失守,将是灾难降临。因此,你必须将这封信亲手送到徐儿手中,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