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了下来,众大臣皆垂首敛息,等待着皇帝萧辰峰的最终裁决。m.zicui.cc萧辰峰微微闭眼,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萧逸在紫灵城的种种作为,一方面,他对这个儿子未经报备便擅自行动有些许不满,这无疑是对朝堂规矩的一种挑战;可另一方面,萧逸取得的成效又实实在在地摆在眼前,百姓安居乐业,民心归附,这对整个夏国而言,无疑是一大好事。一时间萧辰峰心里也没了决断。
退朝之后,萧辰峰独自踱步于御花园,满园的繁花似锦此刻在他眼中却失了颜色。他深知,萧逸此次作为,已然触动了朝中各方势力的利益天平。兵部担忧军权旁落,日后大皇子自行其是,军队调动不听指挥;工部不满工程主导权被夺,自己这个尚书反倒成了局外人;而户部虽看似维护,实则也在观望,想在这场纷争中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
与此同时,潜伏在夏国境内的暗与影二人,依照柳民丰的命令,迅速展开了行动。他们召集起剩余的暗影精锐,趁着夜色,秘密潜入了夏国都城。影凭借着敏捷的身手和对市井的熟悉,没几日便摸清了皇宫的大致布局与守卫换岗规律。他绘制了一份详细的地图,与暗在隐蔽的据点中仔细商讨着入宫路线。
“从西华门潜入最为隐蔽,那里值守的卫兵换岗时有一刻松懈,我们可以趁此时机,以内力隐匿身形,快速通过。” 影指着地图上的一处标记,狭长的眼眸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暗微微点头,手中把玩着长刀,低沉道:“进入之后,直奔皇帝寝宫,不可恋战,速战速决。只是皇宫内机关重重,还需小心应对。” 他的声音里透着凝重,深知此次任务九死一生。
而在夏国朝堂,争论并未因皇帝的暂时搁置而平息。朝堂之下,官员们分成了几个派系,明争暗斗不休。支持萧逸的一派,不断宣扬着大皇子的功绩,试图在民间为其积攒更多的声望,让皇帝迫于民意做出偏向萧逸的决断;反对的一派,则抓住萧逸未循旧制的把柄,四处串联,想要给萧逸扣上一顶 “擅权” 的帽子,将他彻底打压下去。
京都如此之大的动静,萧逸自然是收到一些消息的,远在紫灵城的萧逸收到传信,不禁笑了笑,郭嘉在一旁却担忧道:“主公,当前主公在朝堂之上并无根基,此时若是大刀阔斧的进行的动作太多,恐会引人不满啊。”
“以奉孝之见,我当如何行事?”萧逸问道。
郭嘉微微皱眉,目光中透着思索之色,缓声道:“主公,当下之急,乃是稳固朝堂根基。其一,可修书一封呈予陛下,详述紫灵城诸事之谋划缘由,表明心迹,让陛下知晓您虽未循旧章,却一心只为夏国社稷,绝无僭越之意,以安圣心;其二,对于朝中支持您的大臣,可以先暗中联系一下;其三,那反对之流,亦不可与之硬抗,可寻机展露胸襟,示之以大度包容,分化其阵营。”
萧逸听完,轻轻点头,眼中满是赞赏:“奉孝所言,甚合我意。我即刻便修书与父皇,坦诚相告。”
郭嘉拱手领命,转身去安排诸事。萧逸则铺纸研墨,笔走龙蛇,将自己在紫灵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虑尽书于信笺之上。从初至时目睹百姓受灾之惨状,到毅然决然清扫贼寇、减免赋税的初衷,再到兴修水利时遭遇困境又竭力补救的过程,一一详述,言辞恳切,情真意浓。
数日后,信件送达萧辰峰手中。皇帝展开细读,神色渐缓,眼中隐有动容之色。他自是知晓萧逸一片赤诚,可朝堂规矩亦不可随意废弛,朝堂之上亦要给诸位大臣一个交代的。
“你如何看啊?”萧辰峰在御书房召见了林钧。
林钧恭敬地踏入御书房,行礼之后,垂首静立,等候皇帝问询。萧辰峰将手中萧逸的信件递给他,说道:“大皇子从紫灵城送来书信,你且看看,说说你的见解。”
林钧双手接过,仔细研读,片刻后,抬起头来,神色沉稳:“陛下,大皇子这封信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满是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考量之心。紫灵城局势混乱,百姓受苦,若事事循规蹈矩,等待朝堂批复,恐是来不及的,届时受苦的还是百姓。大皇子当机立断,虽有违常规,却也是无奈之举,且成效斐然,如今民心归附,此乃夏国之幸。”
萧辰峰微微点头,踱步至窗前,望着窗外的御花园,若有所思:“朕亦明白他的苦心,只是朝堂诸臣,各有心思,朕若轻易偏袒,日后行事,规矩何在?”
林钧上前一步,轻声道:“陛下所虑极是。臣以为,可借此机会,一方面在朝堂之上公开夸赞大皇子的功绩,让百姓知晓陛下圣明,认可大皇子作为的同时,也彰显皇室对百姓的关怀;另一方面,私下里告诫大皇子,往后行事需多顾及朝堂规矩,莫要再让有心之人抓住把柄。如此,既安抚了大臣,又不至于寒了大皇子的心。”
萧辰峰转过身来,目光在林钧身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林相所言甚好,不愧是百官之首啊,林相,但是罚还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