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楔子2世事长廉

场,三不可绝丹水。”

    他大笑道:“可以!那你要给我些什么呢?我回他:“稷城金玉,尽数奉上!”

    于是他答应了,我便开了城门。”

    此事于东夏史书亦有记载。

    是日大雪,稷城城主脱去上衣,赤足而出。卫青进了城才发现,房屋已破败,城内尽老弱,震撼之至,命军人帮着修了破败的屋子,他们离开时,稷城妇孺以金玉相送。此后卫家仁义之师名满天下。

    “出了城门我才发现,大将军卫起左侧的人是名震一时的少年将军曹长卿。卫起看我年幼,问我年岁,我说15。他侧头对曹长卿说:“比你还小三岁。”曹长卿固执地说自己19了。”

    “后来曹长卿就死了。”史官打断了他:“曹长卿是名震一时的天才,东夏关于他的记载和传说已经够多了。大君,我们讨论的是您年少的事。”

    岱极点点头,继续道:“那时大雪严寒,我赤肩光足站在雪地里,曹长卿许是看我可怜,便解下他的狐裘披在我身上。实际上他里面也是单衣,并不够暖和。”

    史官点点头,这都是史书上有记载的东西,大君亲自把他们召来,居然只多了“曹长卿解衣暖大君”这么一件事。

    岱极还没说完:“云中后来做了商道,颇为繁华。如今云中能成为太华的金玉之地,与当初东夏的统治密不可分。但我生长的云中,并没有那么繁华,流民作恶,野犬扑人。我年少立志,要给云中百姓一个富庶的天地。但那时我心中多怨恨,即便志向在此,却也觉得上位者丑恶,应除恶务尽。直到曹长卿那狐裘披在我身上,才有了如今的大君。”

    岱极离开云中的那年,曹长卿死在了东夏。两位名震天下的少年英雄,就这样在历史上完成交接。

    岱极在长安三年,苦习兵书,于少昊六十三年,也就是东夏岁和二十一年逃离长安城。又三年,岱极回到长安,寻得旧友,从此开始了如今天下盛赞的故事。

    【一】

    岁和二十三年,东夏天启城。开元节。

    开元节是整个华夏大陆最为盛大的节日。北到无启,南至阳燧,西至太华,四方宾客齐聚天启城。盛会往往会持续半月。

    明灯千盏,花市红灯高挂,照得长夜如昼。

    宝马雕车,鱼龙戏舞,庆祝这一年的丰收。

    长廉穿过长街,进入了华清楼。

    华清楼是天都最豪华的酒楼,足有三层。饮茶之余,天都最负盛名的舞姬在此添色,腰缠万贯的商人在纸醉金迷中交易,威震朝野的政客在此讨论帝国的未来。如同宫中的凤阁                                                龙楼,登顶可望盛世繁华,却又没有诸多规矩,于是乎,帝国的核心齐聚于此。

    长廉进了华清楼,绕了几圈进入顶楼的一个房间“和穗”。长廉瞥了一眼房间陈设,直觉没错,有人进来了。

    刀已经架到长廉脖子上了。

    像是玉器所制,太华人最喜欢用玉器制刀,但触感上又不是一般的水玉。

    “羭次山最好的婴垣玉,这刀和你绝配。”那人问,“喜欢我就送给你!”

    那原本就是为他准备的礼物。婴垣玉在榆次山的高处,穿越雪线已是苦难重重,再要找到婴垣玉更是难上加难,岱极此番的确是挂念着长廉的,他只觉得婴垣玉与长廉这家伙极搭,便去采来又找上申的工匠朋友打造,可谓是费尽心血。

    偏偏要装作是随便弄的,长廉也看出来这把刀难得,但不说破,只是装作一脸嫌弃的样子:

    “离我远点。”

    那人悻悻把刀放在桌上。提着酒坐到窗台上。还给长廉也扔了一壶。长廉接过酒,也坐到了窗台上。

    仿佛他们三年前初遇一样,坐在栏杆之外,世间诸多规矩,便管不到他们。

    “太华特产竹浮酒,特地给你带的。”

    长廉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却不说话。那人也只好尴尬的笑笑,俩人就坐在围栏之外的飞檐上对饮。

    竹山和浮山在太华山之东。竹浮之间,有清水出。那里的人们和华族交往密切,酿酒手艺学得很多华族技法。于是,手艺精进,清泉甘甜,竹浮酒自然是天下一绝。每年的开元节,这种酒就会大量运过来,天都随处可买。甚至都不用开元节,东夏自己的商队就可以带回来。

    简单点说,这酒是他随手买的。

    很多年后,东夏人习惯在开元节的时候赠送竹浮酒,寓意“祝福”。那时的竹浮手艺其实早已失传,东夏的人们借这希望,祝福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你怎么找到我的?”长廉忽然想起来。

    “你猜。”那人神秘兮兮的笑着。

    长廉喝了一口酒,懒得猜。他们之间的默契就是这样,明明多少年没见,但这个人只用来了到这里,凭着对他的了解就能轻易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