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抗倭谋护丝技

同一滴水悄然融入大海一般,不着痕迹地混入了杭州城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



    杭州城,热闹非凡,人来人往,摩肩接踵。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小张走进一家热闹的茶馆,找了个角落坐下。



    不多时,邻桌来了两位客商,正谈论着生意上的事。



    小张装作不经意地凑近,竖起耳朵听着。



    其中一个胖客商喝了口茶,叹道:



    “今时这生意,着实愈发难做矣。”



    另一个瘦客商附和道:



    “谁说不是呀!闻得近日有若干来路不明之人,四处打听丝绸买卖之事,真不知其意欲何为。”



    小张心中一动,忍不住插话:



    “二位老哥,您二位所言那来路不明之人,究竟是何等模样?小弟近来亦欲涉足丝绸生意,只盼莫要生出什么差错才是。”



    胖客商打量了小张一眼,见他一副落魄模样,倒也没起疑心,说道:



    “老弟,汝须得当心。那伙人瞧着似是从东洋而来,行事鬼祟非常,实不知彼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瘦客商接着说:



    “正是如此,吾还听闻,彼等与城中若干小丝绸作坊主往来甚密,真叫人摸不透彼等究竟打的何种主意。”



    小张心中暗喜,表面上却不动声色,继续问道:



    “哦?竟与小作坊主有所往来?此事着实蹊跷。老哥,汝可知彼等居于何处?也好让小弟避而远之。”



    胖客商摇了摇头:



    “此节吾实不知,然彼辈定非善类,老弟汝自个儿多加留意便是。”



    小张谢过二人,又在茶馆里坐了一会儿,试图再获取些线索,却一无所获。



    此后几日,小张每日穿梭于杭州城的大街小巷。



    那狭窄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无数人的足迹,如今也留下了小张匆匆而过的印记。



    他又来到一家酒楼,刚坐下,便听到旁边一桌人在议论。



    一个年轻人满脸好奇地说:



    “尔等可曾听闻?西湖畔那座豪华别院,似是住了些非同寻常之人。”



    旁边一个老者皱着眉头:



    “能有啥不寻常?汝小子别听风就是雨的。”



    年轻人急了:



    “爷爷,晚辈岂会乱说。晚辈听闻,那些人乃是从东洋而来,平日里深居简出,甚少露面,却时常与城中小丝绸作坊主有所接触 。”



    小张心中一凛,连忙凑过去:



    “这位小哥,汝方才所言西湖边之别院,究竟位于何处?在下有一亲戚兴许在那周遭,故而想去探望一番。”



    年轻人热心地指了指方向:



    “便在西湖之东,那别院气派非凡,朱门紧闭,高墙森立,汝去了自能瞧见。”



    小张谢过年轻人,心中兴奋不已。



    经过数日如大海捞针般的辛苦打探,结合多方消息,小张终于确定了东洋商人的踪迹。



    原来,这伙人就住在西湖边那座极为豪华的别院之中。



    那别院朱门紧闭,门上的铜环闪烁着冰冷的光泽,仿佛在拒人于千里之外。高高的围墙耸立四周,墙面斑驳,却依旧透着一股威严。



    平日里,这别院深居简出,大门紧闭,行事极为低调,宛如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悄无声息地等待着猎物上钩。



    然而,小张却发现,他们频繁与杭州城内的一些小丝绸作坊主接触。



    这些接触,如同黑暗中伸出的触手,看似毫无关联,实则仿佛在暗中编织着一张不可告人的大网,而这张大网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小张不敢有丝毫耽搁,深知此事十万火急。他迅速找到驿站,牵出一匹快马,飞身上鞍,对着马臀猛抽一鞭,那马嘶鸣一声,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去。



    一路上,风声在耳边呼啸,小张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将消息传回。



    终于,小张快马加鞭赶回,未等马匹停稳,便飞身下马,直奔林羽和苏瑶所在之处。他气喘吁吁地说道:



    “林公子、苏姑娘,有消息了!那伙东洋商人,居于西湖畔一豪华别院之中。且频繁与城内小丝绸作坊主往来,观其行径,必心怀不轨。”



    林羽听闻,神色一凛,目光如炬,转头看向苏瑶:



    “瑶儿,情势急迫,此伙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