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基础理论,例如:
t1 = ZFc + Lcs,或者t2 = ZF + Ad等等。围绕t1和t2构建的V -logic多元宇宙会有什么不同?(提示:使用前面提到的与V = L相关的兼容性概念)
(问题2)考虑不同的V,其中V \/= L。例如,假设V = Vk,其中k是“大”的大基数。vk-逻辑多元宇宙会是什么样子?(该问题与提到的扩展Lk,w的目标有关
与上面隔开,接下来是“空幻”的量级。
首先构想出一棵巨大无比的树,它的树冠如同一片绿色的海洋,覆盖了整个世界。这棵树上最开始有多少个枝丫呢?这个问题无人能答,因为它的数量超出了人类的想象。每个枝丫上都悬挂着无数片“天空”,它们如同闪烁的星星,点缀在枝头。这些“天空”并不是真正的天空,而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存在,它们似乎延伸到了一切思维的最深处,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深邃和神秘。
“天空”,它广袤无垠,无边无际,仿佛包容着世间万物。它不仅涵盖了所有的空间维度,还包含了所有的时间概念。在这片无尽的天空之下,是一片浩瀚无垠的海洋——“海”。然而,我们并不清楚“海”和“天空”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或许,这种差距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海中”的每一滴水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每个“世界”中都有无数的“树”,这些树的形状各异,但它们都有着无限的枝桠,每根枝桠都会不断地分裂出新的枝桠,如此反复,永无止境……
倘若你可以穷尽这些不断分裂的枝丫,你就可以看见在那每一个枝头都悬挂着无数的宇宙(无限大,w),这个宇宙就是常识中宇宙了。
如果可以做到一瞬间毁灭一个枝丫上都所有宇宙(只能是一瞬间,只要有毫厘的差距就会导致所有的宇宙重生),那么就可以视作剪断了一个枝丫,然后就遵守下面的游戏规则。
将上面的一棵树当作起点,这棵树上最开始有x(0)个枝丫(即无限个),每一个枝丫上都有x(0)个x(0)边形,每一个x(0)的每个顶点上都有x(0)个次枝丫,每一个次枝丫上又都有x(0)个x(0)边形,同样的顶点上有x(0)个x(0)边形,这里的每一个x(0)边形的顶点上又会有x(0)个次次枝丫……一直重复下去直到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枝丫,很好,接下来把最开始的“枝丫”看做第一层枝丫,将次枝丫的序列本身(即次枝丫到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枝丫)看作第二层枝丫,然后将次枝丫序列中最小的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枝丫再进行细分,即它上面有x(0)个x(0)边形,而这里的每一个x(0)边形的每一个顶点都有x(0)个元枝丫,然后是元元枝丫……这个是第三层枝丫……一直到第三十六层枝丫(这里补充一下,一层枝丫设为c1,二层枝丫设为c2,三层枝丫设为c3……以此类推,它们的序列分别是cn_1到cn_36),游戏正式从c36_36开始,规则如下:这是一个剪树枝的游戏,从c36_36开始,每剪断一个枝丫,那么其他的(包含c36_36没有剪断的枝丫和cn序列的所有枝丫)都会爆炸式的增殖,将x(0)^x(0)看做是一次循环,x(0)^x(0)^x(0)^x(0)看作第二次循环,x(0)^x(0)^x(0)^x(0)^x(0)^x(0)^x(0)^x(0)看作第二次循环……一直到第36次循环,那么以上的这整个操作就可以是看做第一层循环,“层”级循环的递进同样是类似“次”,不过这样显然还不是终点,“层”往上还会有更高的,第一层到第36层的操作可以视作是更高的……像这样重复出现了36个之后会进入更高的层次,更高的层次仍然有36个序列,穷尽后再来到下一个层次……像这样一直重复36次就得出了剪断c36_36的一根枝丫后其他枝丫衍生的数量,而这只是第一次剪,以后每剪一次就会是将上述的算法当做类似于“第一次循环”的操作然后进行类似堆叠。补充一下:只能从小的枝丫开始剪,不能绕开它直接剪大的。
这也就是说以常规的手段想要消抹全部的枝丫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把达成“剪断原来的所有枝丫”的条件看作是x(1),因为它会“增殖”,正常的手段肯定是不行的,想要彻底消抹这一颗树就需要比它“增殖”的速度要快。
这里补充一点:这里的树→“天空”→“海”→“世界”→树→宇宙;这样的体系是连着的,即剪断枝丫后前面的也会“增殖”……
当你终于击溃了那颗最高最大的树——即第一次提到的树——时,你会发现,这只不过是“套娃”的第一步,因为上面还会有更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