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竹林共鸣

无尽的书海中,渴望通过这些文字,拓宽自己的世界。



    在艺术上,他找到了自己的自由。琴声为他带来片刻的宁静与慰藉。在静谧的夜晚,他常坐在庭院中,弹奏心中的乐曲。连齐武帝也曾赞许他的琴技,然而,这些赞许如同镜花水月,无法填补内心深处的空虚与不安。政治上的无力感始终笼罩着他,仿佛被权力的洪流裹挟,无法挣脱。那些被赋予的职务,不过是虚名,他在权力的棋盘上犹如一颗无足轻重的棋子。



    成年后,萧峰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王文和与江祏都是不错的人。他们的才情与见识给了他许多启迪。然而,随着岁月流逝,朝局愈加动荡,萧鸾的崛起令他心生不安。



    那次受邀参加萧鸾王府的游宴,萧峰心中忐忑,却又隐隐期待。在人群喧嚣中,他选择坐在偏僻的角落,观察着这些在权力游戏中游刃有余的人们。正当他想着如何保持低调时,却被谢斯南的风采吸引。谢斯南的谈吐如行云流水,特别是一首诗在席间赢得满堂喝彩,字字句句充满力量,仿佛直击他内心深处的桎梏。



    宴会结束后,他借着夜色,鼓起勇气与谢斯南攀谈。两人交谈间,聊到了诗词与人生,让萧峰这个刚刚长毛的大小孩心生钦佩。那次交流中,他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共鸣,似乎找到了一个真正能够理解他内心挣扎与梦想的人。



    如今这个人又站在了他的面前,他站在风口浪尖,身不由己,宛如风中摇曳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但是就算熄灭了又何如?他向谢斯南深施一礼,慷慨吟诵:“既殊群而抗立,亦含贞而挺正。岂春日之自芳,在霜下而为盛。冲风不能摧其枝,积雪不能改其性。虽坎壈于当年,庶后凋之可咏。”



    吟毕,萧峰含笑而立,谦逊道:“此乃小王拙作,不敢与贵妃之高妙相媲,然其情感相契,实令吾心有所感动。”言语间,满是对谢斯南的敬重与对自身作品的谦逊。然而,眼中却闪烁着坚定不移的光芒,仿佛在这份情感的共鸣中,他即便自觉才情或者能力有限,亦无损于他内心的执着与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