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天至 7 天。
-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适用于湿热蕴结肌肤所致的湿疹,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等症状。通过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减轻皮肤的炎症反应,缓解瘙痒症状,促进湿疹的消退,改善皮肤的外观和质地,提高患者的皮肤舒适度和生活质量,预防湿疹的反复发作和继发感染,保护皮肤的健康和屏障功能。
9. 治水肿胀满
- 配方:苦蘵 20 克、茯苓皮 15 克、大腹皮 12 克、桑白皮 10 克、陈皮 6 克、生姜皮 6 克、冬瓜皮 20 克、车前子 10 克(包煎)、泽泻 10 克、甘草 6 克。
- 制法与用法:将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 30 分钟,取汁分 2 次温服,每日 1 剂,连服 7 天至 10 天。
- 功效:利水渗湿、消肿理气,对于水湿停滞所致的水肿胀满,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胸腹胀满等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利水渗湿、行气消肿,促进体内水液代谢,增加尿量,减轻水肿程度,改善肢体的肿胀和胀满感,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预防水肿进一步加重导致的心衰、肾衰等严重并发症,保护机体的重要脏器功能和水液平衡。
10. 治小儿疳积
- 配方:苦蘵果实 10 克、使君子 10 克、槟榔 6 克、麦芽 15 克、神曲 10 克、山楂 10 克、白术 10 克、茯苓 10 克、炙甘草 6 克。
- 制法与用法:将苦蘵果实洗净,与其他药材一起研成细末,过筛后制成散剂。每次取 3 克至 5 克,用米汤或温开水冲服,每日 2 次至 3 次,连服 1 周至 2 周。
- 功效:健脾消食、杀虫消积,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所致的疳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大便干结或溏薄等症状。通过健脾益胃、消食化积、驱虫杀虫,调节小儿的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增强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利用,改善小儿的营养状况和身体发育,提高小儿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预防疳积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保障小儿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
五、苦蘵的其他用途
除了药用价值外,苦蘵在生态环境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植株可以作为一些昆虫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在一些地区,苦蘵还被用于制作天然染料,其果实或茎叶经过加工处理后,能够提取出具有一定颜色的染料,可用于染布等传统手工艺制作,为民间艺术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和文化内涵,体现了苦蘵在人类生活中的多元价值和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说明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苦蘵资源的重要性和意义。
苦蘵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效和用途的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