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告别京城

    侯爷与夫人得知这件事的时候,反应也是与文欢如出一辙。m.aiqqx.com

    入宫绝非良策。

    中宫现如今已然有了太子,所以即便文欢入了宫,能顺利晋位,再顺利生下孩子,最终的结局也不过就是成为一个老死在宫中的太妃。

    候爷夫妇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去那种吃人不眨眼的地方,更不愿就此骨肉分离,于是二人狠了狠心,决心即刻将女儿即刻送出京城。

    侯爷在书房内不停地踱步,思考着将女儿送往何处比较安全。

    天初和天心二人突逢骤变,在一开始的慌乱后,也逐渐稳下了心神,帮着夫人与姑娘一同整理行李。

    正在这时,门房小厮拿着一封信进了侯爷的书房,只说是有大少爷,也就是文欢的兄长文瑜的信。

    侯爷此刻心烦意乱,完全没有心思打开儿子的信件,只是草草的扫了一眼,便放置在一旁。

    他刚放下信,又忽然想起来了什么。快步走向案前,将那封信件重新展开,细细读了一遍。

    文瑜在信中所述不过几件事,先是最近鞑靼依旧安稳,整个辽州城也算是安宁,自己在这边过得很好,但是在辽州老宅的祖母最近病了,他每旬逢休都会亲自去老宅探望照顾祖母,让爹娘不要担心,还顺带问了那个刚找回来不久的妹妹的近况,以及问候家人安。

    不过短短一页纸,其余内容侯爷皆是一眼扫过,唯独在“祖母病”几字上反复斟酌。

    他的食指轻轻叩击着桌面,脑中逐渐浮现出了一个安置女儿的好地方。

    辽州。

    侯爷文云霆的父亲,也就是老侯爷,是正经的京城人士。但侯爷的母亲,乃是前辽州刺史之独女,后随着其父升迁,便与家人一同搬来了京城。

    老侯爷是武将,一生在军营里呆的时间比在家中还久,故而说话做事有些过于直率,且不懂风情,老夫人虽是刺史嫡女,但因家中宠爱非常,加之辽州没那么些规矩,自然也野惯了,故而二人常常因一些小事就吵的不可开交。

    除了刚成婚时相敬如宾了一段时间,后一直是争吵不断。

    随着文云霆的出生,二人关系更是降到了冰点,除了互看不爽外便再无其他交集。

    他们一个前院一个后院,一年到头除了年节时会见一面,其余时间也各自乐得自在,就这么过了几十载。

    即便如此,老侯爷也不曾纳妾,只是将所有心思全然放在了培养儿子身上。

    文云霆也极为争气,在十六岁那年靠着自己科考入仕,并没有依靠家族的封荫。

    他一下成了整个上京城所有官宦人家中最有出息的孩子。

    老侯爷和老夫人争吵一生,到老了反而生出些惺惺相惜之感,但好景不长,老侯爷在文云霆入仕第二年时便身患重病去世了,侯府爵位也自然而然落在了他这个侯府唯一的子嗣身上。

    老夫人觉得自己的一生都蹉跎在了这侯府后院,故而在老侯爷故去后,毅然收拾行李回了辽州老宅,说是为家族祈福,自此便再没回过京城。

    文云霆的长子文瑜随了自家祖父,自幼尚武,十余岁便自己偷偷跑去了军营,被家中发现时他已然靠着自己成为了百夫长。

    夫妇二人拗不过他,只得放手送他去了军营,他自己也争气,硬生生靠着军功一路升至都尉,现被朝廷派去镇守与鞑靼交界的辽州关峡。

    侯爷越想越觉得此法甚妥,忙派人去安排去辽州的行程,又给儿子去了信,将文欢不日即将赶赴辽州一事草草告知。

    侯夫人得知女儿要去往辽州时,慌乱了一早上的心现下也安定了几分。

    虽说辽州苦寒,又与鞑靼接近,但近些年都未曾再出现过鞑靼进犯的事情。

    且自己的婆婆与大儿子皆在辽州,宝儿去了那边,只当是替自己孝敬婆婆,侍疾一段时日,这样即使宫中问起,也好有个妥当合适的借口。

    她忽而又想起崔九堂此番也是要去辽州上任,不得不感慨丈夫这个决策属实是明智。

    于是她擦擦泪,帮女儿准备许多厚的衣物被褥等。

    这夜,侯夫人并没有回自己的院子,而是在桑榆堂内陪女儿呆了这最后一夜。

    虽说之后定然还要回京,可谁也说不清楚下一次见面是何时。

    楚清一夜翻来覆去,又不敢惊动怀中的女儿。

    文欢一夜也未曾入眠,她心中沉甸甸的,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

    天将亮未亮时,趁着城中行人寥寥无几,侯爷与夫人在后门处送别了女儿。

    她来不及与崔九堂与崔姨二人道别,只是去了一封信。

    皇帝虽贬了崔九堂的官,却没有收回状元府,故而她还是派人将信送去了状元府上。

    文欢此行除了带了天初与天心二人外,其余都是侯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