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第五章

 他松了口气,继续为她扇风。

    药一时半会儿还熬不好,董氏端着菜,走出厨房,唤道:“吃饭了。”

    江望榆确保炉子里的火徐徐燃烧,起身进厨房帮忙端菜,放在正屋里的方桌,又拿起另一把大蒲扇,给母亲扇风。

    “不用。”董氏笑笑,舀碗汤放在她的面前,“先吃饭。”

    “嗯。”

    她接住母亲夹过来的鸡肉,又帮江朔华夹菜,“哥哥,是阿娘做的清蒸鸡。”

    江朔华习惯性微微偏首倾听,笑道:“很香,阿娘的厨艺更厉害了。”

    董氏抿唇笑笑:“那就赶紧吃。”

    江望榆捧着碗,目光掠过母亲与兄长,在两人带着笑意的脸上短暂停留,眼角莫名酸涩。

    她连忙低头吃饭,以免被发现不对劲。

    吃过午饭,江望榆帮忙收拾碗筷、给厨房里的水缸换水等等,忙完一圈,熬了半天的药终于好了。

    她端起煎药罐,缓缓倾斜,棕黑色的药汁流到碗里,空气中渐渐弥漫一阵浓浓的苦味。

    仰头看看天空,她估算出时辰,又摸摸碗壁不烫后,端起碗放到江朔华的手里,“哥哥,该喝药了。”

    江朔华应了声,捧住药碗,入口时本能地轻轻蹙眉,旋即一饮而尽,神色自若。

    她握紧手里的碗,轻声问:“苦吗?”

    “不苦。”江朔华朝她笑笑,“不用担心。”

    江望榆低头盯着碗里残留的药汁,浓郁漆黑,强打起精神,从荷包里掏出两枚红枣,塞到兄长手里。

    江朔华捏住,指尖抚过,感受手里东西的形状,放到鼻尖轻嗅几下,“这是枣子?”

    “嗯,去年你晒的红枣,还挺甜的。”她顿了顿,“孟大夫说不会影响药效。”

    他将一枚红枣放进嘴里,细细咀嚼,“嗯,的确很甜。”

    “那就再多吃一点。”

    江朔华无奈笑笑,接住她递来的一把红枣,放在掌心。

    江望榆摇摇桌上的茶壶,空的,重新装满烧开的白水,转身便看见江朔华一动不动地坐在原位,眉头紧锁,蕴满忧愁与低落。

    她心尖一颤,几步跨过去,轻声开口:“哥哥?”

    闻声,江朔华脸上愁绪瞬间不见,笑道:“我记得你说未时正前要去回春堂,不要耽搁了。”

    江望榆犹豫片刻,还是什么都没有多问,保持语气和往常无异:“嗯,一刻钟后我就出门,还有,哥哥,你跟阿娘说一声,明天早上要去趟衙门,不回家吃早饭。”

    “好。”

    她回屋收拾了一身衣服,再往荷包里装了些红枣,说:“哥哥,我出门了。”

    脚步轻快地离开家门,走出巷子口,她的步子渐渐慢下来,回头往家的方向看了一眼,呼出一口闷气,加快脚步往前走。

    到回春堂时,江望榆仰头辨认天色,刚好未时正,走了进去。

    前堂右边摆着一张普通的条案,上面放                                                着笔墨纸砚,以及看诊用的脉诊。

    案桌坐着一名少女,年纪比她大了半个月,穿着一身简单的淡青色交领衫裙,眉眼明艳,手持狼毫,低头认真书写。

    她走过去,轻声唤道:“孟大夫。”

    孟含月正在写药方,抬头看了她一眼,说:“稍等。”

    江望榆便站在旁边不出声,低头揪紧官袍袖口。

    写下最后一剂药材,孟含月将药方交给伙计,“抓药,再送到东城柳树胡同的王家,钱已经提前付过了。”

    “是。”

    伙计拿起药方,转身去药橱前抓药。

    “跟我进来吧。”

    江望榆应声,跟着她拐过穿堂,走到后院。

    院里摆满架子,每层架子上放着约八寸长的圆形簸箕,上面晒着草药,空气里飘扬淡淡的草药气味。

    孟含月推开屋门,径直走到书案后翻找。

    江望榆心生疑惑,站在屋子中间,看看对方忙碌的身影,忍不住问:“孟大夫,需要我帮忙吗?”

    “不用,给你。”

    孟含月站在跟前,将一个普通荷包塞进她的手里。

    有些沉,手指摸到微硬的边角。

    她拉开系绳,白花花一片差点晃到眼睛,“这、这是什么?”

    “银子啊。”孟含月抱着手臂,笑了起来,冲淡几分冷艳感,“难道你连银子都不认得了吗?”

    “我知道是银子,”江望榆攥紧荷包,“但是这些是哪里来的?”

    “先过来坐。”孟含月坐在矮榻,一边倒茶,一边解释,“前几天我不是带令兄来回春堂吗?正好出去看诊,顺便带他一起去当乐师,在富商家里奏乐,算是工钱。”

    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