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其他小说 > 佃农翻身记(种田) > 19. 亲兄弟也得明算账

19. 亲兄弟也得明算账

    沈瑶将买回来的馒头分到杨文英和黄冬生的手里。www.tecleading.com

    一人捧着一个,都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

    虽然手里的馒头并不怎么白,但吃起来口感十分劲道,带着麦香,慢慢抿化后,回味甘甜。

    这可比豆渣饼,豆饭要好吃一百倍!

    “表弟,文英,这里还有。”沈瑶见两人吃完,指了指油纸里剩下的三个馒头。

    “表姐,我吃一个就顶饱,剩下的咱带回家吧。”今日能跟到表姐进城,还能吃到白面馒头,他早已心满意足。

    以后表姐指东他绝不往西,一切都听表姐指挥。

    黄冬生站起身就往豆腐摊前走。

    沈瑶:“干啥去?”

    黄冬生拍拍肚皮:“吃饱就该干活,下午我得卖卖力再多吆喝几声,多卖出去几块豆腐,以后也能让咱家里人都吃到白面馒头。”

    沈瑶听了他的话只觉得有些心酸,将剩下的馒头收进筐篓里,拍拍手上的灰:“那咱们再多卖几块,今日多买些馒头带回去分给大伙儿。”

    哪怕一人就一个尝尝味儿呢?

    黄冬生犹如打了鸡血般,下午铆足了劲儿吆喝个不停,带来的一缸凉水大都灌进了他的肚里。

    可惜下午出来采买的人少,卖力吆喝,他今日一天和杨文英也就卖出去三块豆腐。

    沈瑶从东市街头逛到巷尾,用最后一斤多的豆芽菜和一块豆腐同卖香料的小贩换了一小兜晒干的茱萸果和五块大野姜。

    据小贩说这可是他历经艰难险阻才从大山里采摘出来的,期间还险些遇到狼群。

    至于沈瑶问他在哪座山头采的茱萸果,小贩是只字不提。

    告诉你,你去采来卖,是要抢我生意啊?

    沈瑶讪讪的拎着筐篓离开,路过豆腐摊时给杨文英使了个眼色。

    杨文英接收到信号,同黄冬生开始收摊,两人在入口的包子铺看见了沈瑶的身影。

    包子铺掌柜对沈瑶还有些印象,听她又要买八个馒头,放下手里的活,从屉笼里捡出来分成两个油纸包递到沈瑶手里。

    “表姐,这些馒头从我以后的提成里扣。”黄冬生拎过沈瑶的篓子挂在扁担一头,蹲下身挑起担子。

    沈瑶走在他身侧笑道,“等你们哪日将带来的豆腐都卖光了,再由你们请大伙儿吃馒头呗,今日还是我先请吧。”

    黄冬生心情渐渐变得愉悦,面上也跟着舒展开来:“嗯,以后不仅请大伙儿吃馒头,还得吃肉包子。”

    “成呀,那我们可等着表弟你的肉包子啦。”

    三人欢快的出了青峰镇,在面对差役搜查盘问时,沈瑶趁着周围没人,拿出洗净的阔叶包了四块豆腐递过去。

    四个差役倒是没推脱,将豆腐放到城墙根旁支的桌面上,手一挥让他们三人出了城。

    黄冬生回头看了一眼青峰镇的城门,在心中感叹,今日真的是他此生最高兴的一天。

    三个孩子抵达沈家,沈瑶刚喊一声爹娘,还没推门而入,就瞧着从屋里出来许多人。

    表哥一马当先拉开篱笆门,替黄冬生接下担子,望着小表弟道:“就等你们回来,快和我们讲讲,城里是啥样,好吗?”

    “好,那可真是太好了,我跟你讲……”

    沈瑶被姨母舅母拥着进屋,杨文英也被黄杏拉着手,一大家子那热闹劲儿惹得隔壁院里头探头探脑出来张望。

    主屋里。

    黄冬生用他毕生匮乏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同大伙儿描述青峰镇的繁荣,差役的威武,有那不足之处,杨文英看不下还会在旁替他描补。

    两人一动一静,逗的大伙儿哄堂大笑。

    薄薄的木板门根本挡不住屋里的热闹。

    此时又是做晚食的时间,隔壁院里依稀能听到沈家人的说话声,知晓沈瑶三人进了城里,都忍不住屏住呼吸,竖起耳朵仔细听。

    当沈瑶将十一个馒头和三十七文铜钱掏出来时,屋里陷入一阵寂静。

    “我们没表姐厉害,今日就卖出了三块豆腐。”黄冬生将六枚铜钱也搁到了桌上。

    “头一天就能赚到银钱,已经很厉害了。”黄梅坐在条凳上搂着沈瑶,眼底是藏不住对孩子们的称赞。

    沈青山和黄杏作为爹娘,更是对沈瑶毫不吝啬的竖起大拇指。

    沈瑶抬手示意大伙儿先静一静,接下来得分钱啦。

    田宝来、田宝珠低头看着表妹推过来的三枚铜板,刚要拒绝,就见沈瑶用手指嘘声道:“先等我分完。”

    杨文英和黄冬生卖出三块豆腐,俩人一共提三文钱。

    回来的路上也都提前说好了,这回先给黄冬生两文,杨文英一文,下回再给文英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