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第 24 章

    这可真是歪打正着,徐京墨估摸着母亲这些日子肯定很辛苦,不过能找个营生才能让他们心里踏实。www.czyefang.cc

    他可要好好读书才行,不能一直让母亲这般辛苦。

    徐子凌知道儿子今天要回家,一早就在家里等着他呢。马上要入冬了,她还抽时间给儿子做了两身棉衣,这次回来刚好带去书院。

    徐京墨回到家,事无巨细地讲给母亲听。他知道这样她才能安心,“母亲,别太累了,既然这生意好起来了,也该再请个人来帮忙。”

    徐子陵也是这个打算,这个月突如其来的忙碌已经让她有点吃不消了,“我打算再请个女工,只在后厨帮忙就好。”

    “您是准备把猪儿粑给推出来了?”

    “那东西是锦都的小吃,我也是因为以前家里的厨子有锦都人才吃到,想来这东西应该很受欢迎。”临安人虽然嗜甜,但是对咸鲜的味道也很欢迎。

    有了山楂糕的前例,徐子凌对猪儿粑的售卖可是很有信心的。

    “不如外形就做成小猪的样子,看着还有些童趣,反正也不费什么成本。”

    徐子凌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当即应下,然后推着儿子回屋子里试衣服,“你快去试试看,要是不合身,这两天我好歹还能给你改一下。”

    “母亲做的,怎么会不合身。”

    徐京墨回去换了棉衣,很合身,他摸着这棉衣心里美滋滋的。

    徐子陵看徐京墨的表情就知道他喜欢,也不枉她费了一番功夫。

    “母亲,你的棉衣呢?”

    徐子凌这个月忙生意,好不容易挤出的时间能给他做两套棉衣,哪有功夫给自己做。徐京墨不高兴了,“以后母亲先顾着自己,不然儿子可要生气的。”

    “嗯,没事,也就这个月忙得顾不上。忘忧已经学的七七八八,后面山楂糕就交给她来做,发糕我也已经全都托付给李家娘子了,以后啊,我这可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了。”

    发糕这东西最简单,玲珑点心铺卖的好不仅是因为味道好,还因为南宫家有意照顾她的生意,所以这做法她教给李家娘子也不会损失什么。

    “母亲,我下午去趟南宫家,之前南宫小姐对统计学有兴趣,我刚写完,顺便给她送去。”

    “好,你别空手去,南宫家对我多有照拂,一会你带点点心过去。虽然不贵重,但是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这大概是徐子凌这辈子送过最便宜的礼物了,不过这致谢的心意是真诚的。

    等徐京墨中午小憩一会后,换上一套黛蓝的常服去了南宫家。南宫家外面看着不显,走进去才知道什么是天下第一茶商的实力。

    红墙高院,都是普通。通往各处的路,都是铺了青石的,这么多青石不知要耗费几许,他跟着小厮一路前进,路过石园,抬眼望去,那鬼斧神工的石头,形状各异,栩栩如生。还有那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主人家闲暇时到这来更能享受一番宁静的滋味儿。

    从亭子看向别处,又能见到不同的花园,这似乎是综合了春夏秋冬的节气,布置了不一样的花卉,无论何时总有一处有景色供主人家欣赏。

    走过幽雅静谧的青石小径,到了大堂,里面挂着的山水画意境极好,那大开大合的笔法让人心中生出一种朝气蓬勃之感。徐京墨看到画上的印章,“子午先生”,这可是前朝的山水大家,他的真迹可谓是有市无价。这样的作品就被简简单单地挂在这厅堂之上。

    南宫君烨走进大堂,就看见越发挺拔的徐京墨正在那赏画,果然是个读书人,来找他谈生意的人,就没几个懂欣赏的,真真可惜了这幅画。

    “在学堂可还适应?”

    “比起金陵的府学,小子更喜欢崇山书院,这里做学问更纯粹。”金陵那地方到处是功勋,投机的人永远比真心做学问的人多。

    南宫君烨笑了起来,这别人去了崇山书院都是感觉压力大,他倒好,如鱼得水活的自在。看了眼年前的少年人,南宫君烨还是提了句,“温大学士回到临安,每日拜帖不断,不过他谁都没见。”

    徐京墨如今还没有正式的老师,要南宫君烨说,他这老师最好是个朝臣,不是为了走捷径。而是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教他如何为官,很多有才华的人,考上了进士,却一直郁郁不得志,因为他们没搞明白,这做官和做学问压根儿不是一回事儿。

    徐京墨垂下眼,平静地微笑着说,“徐家之事未了,母亲不愿牵连旁人。”

    这话其实是应下徐家与温家有旧,但是徐娘子不欲连累故人,所以一直没去主动联系。南宫君烨也不强求,毕竟徐京墨即便不出仕也不影响什么。

    “伯父,这是小子整理的统计学和速算笔记,您看看可用否。”毕竟未婚,他也不好直接说是送给南宫云辞的,所以就换了个说辞。

    南宫君烨看他一眼,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