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客文学 > 网游竞技 > 徐氏略记 > 徐偃王生平略记

徐偃王生平略记

不顾及周王室那至高无上的权威,堂而皇之地与周天子分庭抗礼,其张狂跋扈的气焰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尤为令人震惊不已的是,徐偃王居然在自己的都城之外大肆动工兴土,倾尽心力修筑起了一座专门供他与其宠爱的妃子尽情享乐之用的离宫——偃王夫人祷祀处梳妆楼。这座宫殿可谓是美轮美奂至极,殿内处处都是精美的雕刻和彩绘,那巧夺天工的技艺使得整座建筑显得无比华丽与奢靡,将奢华二字展现得淋漓尽致。



    据那些年代久远、充满神秘色彩的方志详细记载着:“那座被世人遗忘已久的废弃皇城,静静地矗立在旧城以北大约一里左右的地方。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乃是当年声名远扬的徐偃王亲自下令建造而成的。毫无疑问,它正是一座宏伟壮丽的离宫所在地。”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处引人瞩目的地方,被人们称之为“香城”。此地同样坐落在旧城以北大约一里多的位置,相传这里曾是徐偃王那位高贵优雅的夫人举行祈祷和盛大祭祀活动的神圣之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即便到了今天这个时代,在如今江苏省泗洪县太平乡这片广袤的土地之上,那座昔日里无比辉煌、令人惊叹不已的废皇城遗迹仍然顽强地屹立于世间。尽管历经风雨侵蚀和漫长岁月的洗礼,但它依然以一种沉默却又坚定的姿态,向后人诉说着那段曾经的荣耀与繁华。而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香城”之名,更是如同穿越时空的使者一般,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和沧海桑田的变迁之后,始终未曾消逝。相反,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历史长河之中,成为了当地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至关重要且不可磨灭的重要见证。



    话说回到那遥不可及的古代,时间悄然流转至周穆王统治天下的时期。就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徐国诞生了一位举世无双、备受尊崇的伟大君主——徐偃王。这位仁慈宽厚的君王大力推行仁义治国之策,他广施恩德、关爱百姓,使得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越来越多的人听闻徐偃王的仁德之名后,纷纷慕名而来,选择归附于他的麾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国的势力范围犹如滚雪球一般迅速扩大,其影响力也日益深远,逐渐成为当时各国瞩目的焦点之一。



    徐偃王的仁德之名如同春风一般吹拂过每一寸土地,迅速传遍了四方。他那宽厚仁慈、关爱百姓的品德使得周边各国的人们对他充满敬仰与畏惧之情。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无不对这位贤明的君王赞不绝口。



    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徐偃王日益增长的威望和强大的实力逐渐引起了周穆王的深深忌惮。在周穆王眼中,徐偃王的存在已然成为一种威胁。于是,周穆王精心策划了一场阴谋。他罗织出种种罪名,如指责徐偃王未经许可擅自称王,又说他修建的城池规模超出了应有的规制。随后,周穆王毫不犹豫地派遣自己的心腹手下,驾驭着那八匹举世闻名的骏马,而亲自驾车之人正是那位声名远扬的驭手造父。与此同时,周穆王还暗中调遣楚国的精锐军队,趁着徐偃王毫无防备之际,猛然发动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



    刹那间,喊杀声震天动地,战场上硝烟弥漫。徐军仓促应战,但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他们渐渐陷入被动。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刀光剑影交错,鲜血染红了大地。最终,由于力量悬殊,徐军惨遭失败,损失惨重。而英勇无畏的徐偃王,也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不幸以身殉国,永远长眠于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之上。



    在那场混乱不堪的战乱之中,徐偃王之子宗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临危不惧,果断率领一部分幸存的民众一路向北逃亡。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旅程,他们终于抵达了彭城武原山下,并在此处安定下来。当地的百姓们闻知宗乃是徐偃王的儿子后,纷纷怀着崇敬之情前来归附。众人齐心协力,共同建设新的家园。为了缅怀那位已逝的伟大君主,大家一致决定将这座山命名为“徐山”,让徐偃王的英名永载史册,铭刻在人们心中。



    虽然徐偃王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在民间所积累的深厚民望依然不容小觑。迫于舆论压力,周穆王不得不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他下令册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允许其继续掌管徐国的大小事务。如此一来,既可以安抚人心,又能维持表面上的和平稳定。而宗则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尽心尽力治理国家,努力让徐国重新走向繁荣昌盛之路。



    自宗这位开始,徐国犹如一棵大树般不断开枝散叶,薪火相传地又经历了整整十一代的传承,最终一脉相承至章禹之时。光阴似水,白驹过隙之间,时间的车轮匆匆滚入了周敬王八年(公元前 512 年)。就在这段风起云涌的时期内,吴国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其势力日益壮大,而吴王阖闾更是雄心万丈,怀着称雄于天下的壮志豪情。他目光如炬,紧紧锁定住了徐国这块诱人的肥肉,并毫不犹豫地亲率虎狼之师,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攻陷了徐国。伴随着这场惨烈战争的落幕,那拥有着悠久历史且饱经沧桑的